中医古籍
  • 革质红菇

    拼音注音Gé Zhì Hónɡ Gū别名

    大红菇、红菌子、青杠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革质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alutacea (Pers .)[Agari-cus alutavea 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洗去泥沙,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下。夏、秋季散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云南等地。

    原形态

    菌盖宽5-16cm。平展而中部渐凹,湿时粘,不久干燥,深苋菜红色、鲜紫红色,边缘平滑,条纹不明显。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淡乳黄色,后淡赭黄色,有时呈淡粉红色。菌柄近圆柱形,(4-3)cm×(1.5-3.5)cm。白色,中下部粉红色。孢子淡黄色,近球形,由小刺和脊突组成网状纹饰,(8-10.9)μm×(7-9.7)μm。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或平展,中央下凹,直径6-16cm,深苋菜红色,边缘平滑或具不明显的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等长,有的基部交叉,褶间有横脉,乳黄色或淡赭黄色,褶的前缘带红色。菌柄类圆柱形,长3.5-13cm,直径1.5-3.5cm,白色或粉红色。

    性味

    甘;性平

    功能主治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舒;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鼻血雷拼音注音Bí Xiě Léi别名鼻血连(《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管花马兜铃的根。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
  • 《中药大辞典》:丛枝蓼拼音注音Cónɡ Zhī 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传染病》)。出处《全展选编·内科》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生境分布生于溪边或阴湿处。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原形态丛枝蓼,又名:簇蓼。平卧或斜生草本,高3......
  • 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母猪精、细叶牛奶树、石榕、奶汁草来源桑科丛毛榕F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布福建、广东、贵州。性味甘、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行气,健脾利湿。主......
  • 《中药大辞典》:丛毛榕根拼音注音Cónɡ Máo Rónɡ Gēn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小叶钻石风、奶汁草(《福建中草药》)。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桑科植物丛毛榕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林阴处。分布贵州、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原形态......
  • 拼音注音Chuàn Zhū ěr Yè Tái别名列胞耳叶苔、地蓬草、树青苔来源药材基源:为耳叶苔科植物串珠耳叶苔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llania tamarisci(L.)Dum.subsp.moniliata(Rei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