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郁证从肝论治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医者云:“郁者,滞而不通也。”现代人由于生活快节奏或精神生活压力过大,郁证患者增多,临症常可见到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失眠或情志改变或咽中异物梗阻等症,笔者临症常以疏肝理气而获显效。

    肝主疏泄,畅达人体一身之气机,以推动血液、津液和各种物质的流通,若肝气失于疏泄则郁而不通,称之为“郁”。郁证很多,朱丹溪有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说。六郁相因,气郁为主,由于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而成气郁,气郁则血瘀乃成血郁,气郁化火乃成火郁,火性炎上灼液为痰形成痰郁,木不疏土,脾土失运,湿郁、食郁从此而生。赵献可在《医贯·郁论》中指出:“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大气,空中之火,附于木中,木郁,则火亦郁于木中矣,不特如此也,火郁土自郁,土郁金亦郁,金郁水亦郁,五郁相因自然之理也。”五郁之中,首重木郁,木郁在人体而言就是肝郁,六郁之中,首重气郁,气郁多因肝失疏泄。固有“凡郁皆肝病也”之说。

    因病致“郁”者多有情志变化,内经有“怒伤肝”之论,又云:“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泻,故气上矣。”肝气郁结临症常有三种病机:一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常可见肝经气血不畅而出现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妇人痛经,经闭等症;二则木郁不达下克脾土,脾气不升,胃气失降,则成肝脾不调或肝胃不和之症,临症可见纳少,腹胀,肠鸣,便溏,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胃脘胀痛等症;三则气滞血瘀,水液代谢失常,痰浊内生,可见胁肋胀痛,痞块,或见咽中异物梗阻,甚则精神恍惚,惊悸不安。

    郁证之治,疏导为先,首以精神调理喜乐观而恶抑郁,多从事户外活动与人交流以解心结,饮食调理增强体质,药物治疗,气郁者以疏肝解郁为先,见胸胁胀痛,失眠,情绪不宁者方以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化裁:柴胡、炒白芍、枳壳、香附、木香、川楝子、川郁金、青皮、乌药等品,随证选用。肝胃不和呃逆、嗳气、吞酸、可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或左金丸加减药以黄连、吴萸、佛手、神曲、香甘松、白寇仁、砂仁、焦白术、枇杷叶、半夏等调治,如有咽中异物梗阻或有气滞血瘀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四七汤等治疗药半夏、川厚朴、茯苓、苏梗、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川牛膝等加减治之。

    李某,女,32岁,2009年9月15日初诊,自诉:心慌,胸闷,纳差,乏力,经闭三月未行少腹胀痛,甚则痛连两胁,口苦易怒,观其形体消瘦,面色黧黑,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问其病史,患习惯性流产,二年流产3次,随着年龄增长,求子心切,久之郁而成患,此证肝郁气滞无疑,立方以疏肝解郁兼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生地12g,桃仁10g,红花6g,枳壳6g,柴胡6g,香附6g,木香6g,川牛膝9g,川郁金9g,青皮6g,栀子9g,神曲9g,佛手9g,香甘松5g,甘草3g,水煎服,五服,日一服。

    二诊,药后腹胀胁痛减轻,食欲尚可,继以前方加元胡、丹参、增加活血化瘀之力,以图气血调和,五剂,水煎每日一剂。

    三诊,症状好转,月经来潮,量多块下,已无腹胀胁痛,精神好转,以逍遥丸三盒,每次二丸,日二次,以调和肝脾,体渐康复。

更多中药材
  • 中医与中华民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患何种疾病该看中医呢?慢性疾病中医的指导思想为整体观念,擅长于辨证论治,诊疗时特别注意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 每一年的四五月份,在我国的中南部的山区,会有各种明艳的鲜花开放,有一种花,带着嫩嫩的红也会开遍漫山遍野,它就是满山红,由于满山红对于土壤和外界要求不高,更因为它特度的药用价值,满山红被广泛种植,是一种具有园艺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并存的植物,满......
  • 满山红一听名字就知道,一开花开季节,一定红得漫山遍野,在贵州毕节黔西,就是满山红之乡,满山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之为映山红、靠山红等等,属于杜鹃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喜阳光,土壤及空气润的环境中生长较良好,满山红是落叶灌木,高1-4......
  • 地锦草,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医药材。地锦草,一般是一年两熟,在夏天或者是秋天的时候人们就可以收获了。地锦草的外貌并没有多么出众和好看,只是一般的普通的绿色的植株。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是非常的高的,可是大家好像并不知道地锦草的药用价值有什么。那么,......
  • 艾灸瘦身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瘦身减肥方法,首先要说明,虽然艾灸操作起来星对简单,看似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其实艾灸有很多讲究,如果不加以注意,则可带来很多副作用。比如说艾灸的时候心情必须保持平静,不要大悲大喜。在剧烈活动之后不可以马上进行艾灸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