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活用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

    吴积华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

    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梁某,女,70岁,2010年1月19日初诊。述其左颈部疱疹疼痛半年余。半年前左颈部起簇状水疱,痛如火燎,经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经用阿昔洛韦及内服清热解毒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治疗后,疱疹消失,但遗留疼痛,虽经省会几家大医院治疗,疼痛仍不能缓解。现左颈部上至耳前,下达锁骨处阵发性疼痛如针刺、锥扎,夜不能寐,痛苦殊深。局部皮色紫暗,干燥,舌质红、无苔,脉沉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阴液亏损,不荣则痛。药用:柴胡24g,黄芩9g,北沙参9g,法半夏9g,甘草9g,赤白芍各30g,炒枣仁、生龙骨、夜交藤各30g,全虫、壁虎各6g,砂仁10g,5剂。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0ml,早、中、晚饭后各服200ml。1月25日复诊:药后疼痛大减,夜能安睡6个小时。守上方去生龙骨、夜交藤,加当归15g,煎服法如前。至2月8日共服药15剂,疼痛基本消失,偶尔夜间疼痛1~2次,但很轻微。为巩固疗效,守上方去全虫、壁虎,北沙参加至20g,嘱服5剂。3月16日随访,药后疼痛消失而告愈。

    按: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多发于胁肋部位,由肝胆郁热、湿热、气滞血瘀而成。本例发于颈侧部位乃少阳经络所过,内有肝胆郁热,外受风热之邪,阻于少阳,致枢机不利,郁热发于肌表而成疱疹,肝胆气机受阻,瘀血凝滞,故痛如针刺;热久伤阴,经脉失濡,不荣则痛。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达枢机,紧扣本病肝胆火郁,枢机不利之病机;又因患者病久而阴伤,故配以芍药甘草汤益阴和血,柔肝缓急止痛;久病入络,加入全虫、壁虎,通络止痛。全方合用,使郁热得清,阴亏得补,经络通,疼痛止而顽疾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脱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

    崔某,男,46岁,2009年8月6日初诊。述其全身起扁平疙瘩,时起时消,反复发作,3年余,经用盐酸西替利嗪、扑尔敏等只能暂时缓解,移时则发。1周前因淋雨后,全身皮疹又起,经注射地塞米松针、葡萄酸钙等,皮疹减少,瘙痒减轻,但停药后又大片续起,无奈求治于中医。刻诊:全身散在扁平疙瘩,色红、灼热,瘙痒难忍,越抓越痒,心烦急躁,舌质尖红、苔白腻、根部厚,脉沉滑。诊为瘾疹,证属湿热内郁,外发肌表。治宜宣发肺卫,清利湿热以治本,祛风止痒以治标。拟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脱敏煎加味,处方:麻黄10g,杏仁10g,连翘15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五味子10g,乌梅30g,黄芩、苍术各12g,防风10g,全虫6g,白蒺藜15g,丹皮10g,5剂。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温服。8月11日复诊:药后皮疹、瘙痒基本消失,偶尔有个别皮疹发生,但瘙痒轻微,很快消失,守方去五味子、白蒺藜,麻黄减为6g,加白术15g、砂仁10g,以健脾祛湿,5剂,煎服法同前。8月18日三诊:药后未见新疹出现而告愈,为巩固疗效,上方去乌梅、苍术,加薏苡仁30g,10服,隔日1服。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伤寒论》治疗瘀热在里身发黄的方剂,脱敏煎为祝谌予老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验方,二方合用与慢性荨麻疹病机符合,再加全虫搜剔祛风,故疗效显著。

更多中药材
  • 最常见的咱们就是头后的疼痛,就是后脑勺这个部位,那么它对应的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般这个部位疼痛,都是跟外邪侵袭有关,或者是风寒侵袭,或者是风热侵袭,袭扰了膀胱经,出现了这个头后的疼痛,因为后脑勺这部分,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走行的部分,治疗上,一......
  •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病人,这个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餐后血糖,他根本就没有监测,因为早上起来比较容易能想起来,早上起来没吃饭的时候,刚起来在床上的时候就可以给自己测一个血糖,然后吃完饭需要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再测。这个情况就......
  • 大家好,这个糖尿病,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它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降......
  • 咱们这个人体,就好像大树一样,阴是什么?阴指的是阴液,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液,气属阳,水属阴,那阴虚就是说我们的体内的水少了,就像大树一样,如果雨水少了,首先会表现出什么呀?就会表现出枝叶干枯,叶黄了,枝干变脆了,树叶上的水分变少了,表现到人体......
  • 大家好,中医讲的痰,通常痰湿并称,首先是有湿,湿聚成痰,那么湿和痰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主要是跟肺,脾,肾三脏有关,我们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根。痰湿的形成跟这三个脏腑的功能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最常见的,就是肺部生痰,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