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药止结肠癌术后腹泻

    陈一奎 湖南省邵阳市中医院

    最近治了一例结肠癌术后腹泻的病人,疗效很好,颇有感触,总结于此,希望能与同道交流。

    夏某,男,58岁,退休工人。因结肠癌二次术后腹泻、腹胀1年入院。患者于1993年因大便带血,性状改变,经肠镜检查加活检确诊为结肠高分化腺癌,给予根治术。术后予化疗数程(具体不详),经上述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2009年初,患者再次出现便血,肠镜复查考虑结肠癌复发,予结肠全切,并人工造瘘排便。此后一直进食半流质,但终日腹胀、腹泻,大便质稀不成形,稀糊状,次数多,此次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住院。

    入院后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征象,刚入院时以西医免疫治疗为主,并予四磨汤口服液口服,经治疗约两周,腹胀稍微好转,但腹泻无明显好转,症见腹泻,大便成稀糊状,色黄,气味不臭,时有腹胀,伴有乏力,精神欠佳,稍畏寒,小便多,夜寐尚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无血色,裂纹深,苔薄少,脉细沉无力。证属气血两亏,兼有阳气不足。当益气养血,实脾健运,予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克,茯苓12克,扁豆20克,薏苡仁25克,山药20克,砂仁5克,桔梗10克,当归12克,防风10克,白芍12克,肉桂5克,甘草6克,大枣3枚。5剂,水煎服,日1剂。

    5剂服完,查房时患者诉大便较前成形,质地稍硬,乏力、腹胀、减轻明显,精神好转,畏寒,舌脉面色同前,前方去薏苡仁,继服5剂。

    5剂服完后,大便较前更成形,乏力、腹胀进一步减轻,畏寒减轻明显,舌裂纹变浅,色略转红,脉细,稍有力。前方初见成效,遂改汤剂为散剂,缓图固本。半月后,再次查房,患者诉大便已基本正常,无腹胀,食欲增加,无明显畏寒,面色红润,精神可。舌体变红,裂纹进一步变浅,脉细。继原方服用。

    按:该患者结肠全切术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症状,属于现代医学的“短肠综合征”,因癌症患者多属高消耗状态,因此短肠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期。在这方面祖国传统医学有一定的疗效。本病例的病机演变规律大致是小肠全切造成中焦脾胃腐熟运化大损,气血大亏,阳气受损。脾胃气虚致水谷腐化不全,肠道不能正常分清泌浊,水谷精微夹杂而下,表现为泻下。气机不升则腹胀。在原有手术和化疗伐伤正气基础上,肢体失养,故消瘦,乏力,面色无华,表现出一派虚象。因病位在中焦,故治疗亦立足中焦脾胃,选用益气健脾、化湿止泻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加味。病久伤血伤阳,故加用归、芍补血,肉桂温阳,加防风祛风化湿,行气消胀,与桔梗共为佐药。大枣、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患者裂纹舌非常典型,提示胃气大败,预后不好。服药后裂纹变浅,说明胃气渐复。因薏苡仁性偏寒而患者有阳虚,且湿邪渐少,故去之。继服5服后,进一步好转,效不更方。因患者为功能性疾病,非数日之功可愈,故采古人之法以散剂缓图之。

更多中药材
  • 疱疹性口炎是以口腔内出现单个或成簇小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口腔炎症。多见于1~3岁小儿,尤其在得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后易感染该病,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易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疮”。病损仅在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