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疗技术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小儿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热伴皮疹,指、趾红肿和脱屑,口腔黏膜和眼结膜充血及颈淋巴结肿大,故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四季均可发病。该病的冠状动脉并发症是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

    中医根据其急性发热伴皮疹的临床特点,将其归为“温病”范畴。

    一、症状

    1.发热:常为不规则或弛张热,可高达40℃以上,一般持续1~3周。高热时可有烦躁不安或嗜睡。

    2.球结膜充血:多于起病3~4天出现,双眼结膜血管明显充血,无脓性分泌物,热退时消散。

    3.唇及口腔表现:唇干裂鲜红,有时带血痂。舌乳头突起、充血,似杨梅舌。口腔及咽黏膜弥漫性充血,呈鲜牛肉色。

    4.多形性红斑或猩红热样皮疹:以躯干最多,常在第一周出现,偶有瘙痒,不发生疱疹或结痂。

    5.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呈坚实性肿胀,掌跖及指趾端潮红。至体温下降,疾病恢复期,手足硬肿及红斑消退时,在指趾末端沿指趾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薄片或膜样脱屑。这一症状为本症较特征性的表现。

    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坚硬有触痛,表面不红,不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有时亦伴枕后、耳后淋巴结肿大。

    7.心血管症状: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其中约15%~20%发展为冠状动脉瘤,多侵犯左冠状动脉。

    二、诊断标准

    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症状中至少满足5条才能确定: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2.双侧结膜充血;3.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以及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屑;5.躯干部多形红斑,但无水疱及结痂;6.颈淋巴结的非化脓性肿胀,其直径达1.5厘米或更大。

    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三、辨证论治

    1.卫气同病证:突然高热、无汗、烦渴不安、轻咳、目赤、皮肤散在皮疹,手足肿胀,潮红,或有呕吐、腹痛腹泻,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数。

    治法方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减。

    2.气营两燔证:壮热不已,烦躁口渴,两目红赤,全身散布皮疹,疹色鲜红,唇红燥裂,手足红肿,舌质红绛,苔黄燥或见杨梅舌,脉细数。

    治法方药:清热解毒,凉营活血。清营汤加减。

    3.气阴两伤证:身热已退,或有低热,疲乏少力,自汗盗汗,心烦口干,斑疹消退,手掌褪皮,舌红少润,少苔或无苔,脉细弱。

    治法方药:益气养阴,清解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四、经验方

    1.清热解毒散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防风各9克,薄荷、大黄、甘草各6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证]邪在卫气,发热,淋巴结肿大者。

    [用法]共为细末,收贮备用。6个月以内0.3~0.45克,1岁以内每次0.6~0.9克,2岁以内每次1.5克,3岁以内每次1.8克,4~6岁每次2.4克,7~9岁每次3克,10~12岁每次4.5克,13~14岁每次6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川芎、赤芍药、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

    [功效]滋阴养血,活血祛瘀。

    [适应证]气营两燔证。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3.解毒化瘀汤

    [组成]连翘、水牛角、生地各12克,当归、赤芍、川芎、丹皮、地龙各6克,红花、桃仁、蝉蜕、乌梢蛇各5克,黄连4克。

    [功效]解毒和营,通经利隧。

    [适应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用法]水煎,分两次服,10天为一疗程。

    4.羚羊苦参汤

    [组成]羚羊角尖(先煎)3克,蒲公英15克,连翘8克,赤芍、丹皮、麦冬各10克,生地12克,苦参、生甘草各5克。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适应证]气血两燔证。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5.清热化瘀汤

    [组成]水牛角、银花、连翘、黄芩、丹皮、赤芍、丹参各10克,生石膏18克,生地、川芎各8克。

    [功效]清热解毒,凉营散血。

    [适应证]气血两燔证。

    [用法]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五、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十宣,快针强刺激,泻法不留针。

    [适应证]热在气营。

    (2)取穴心俞、神门、内关,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

    [适应证]热在营血,扰动心神。

    2.推拿法

    (1)清肺、平肝、清天河水;发热重者,清肺、平肝、退六腑,提捏大椎。久热不退,加分阴阳。

    [适应证]热邪在卫气

    (2)清补脾,揉二马,清天河水,推涌泉。久热不退,加分阴阳。

    [适应证]阴虚发热。

    3.外敷法

    葱白10克,豆豉6克,共捣如泥,敷两手心4小时。适用于邪在卫气,发热,舌红,苔薄白,脉数者。

    4.敷脐法

    大黄15克,虎杖30克,75%乙醇100毫升。将大黄、虎杖放入乙醇中浸泡48小时备用。用时以棉花球蘸药液敷贴于脐部,再以胶布固定,应保持棉球湿度。适用于发热重,正气不衰者。

    六、食疗法

    1.西瓜汁:西瓜取瓢去籽,用清洁纱布绞挤汁液,代水饮用。

    适用于卫气同病,偏于气分热盛者。

    2.紫草茸糖水:紫草茸3~5克,清水适量,煎成100毫升,去渣后加白砂糖适量饮服,每日一剂,分次频饮。

    适用于本病发热,疹点隐隐,热在气营者。

更多中药材
  • 生完孩子之后,我们就从准妈妈变成了真正的妈妈,但是这时候需要注意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比如饮食方面,生完孩子之后产妇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尤其是需要哺乳的产妇们,很有可能会因为饮食的问题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那么产......
  • 胡颓子叶的叶片跟万年青尤为相似,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到过这种植物呢,也许你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你肯定见过,胡颓子叶,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叶片,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叶呈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钝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微波状缘,革质,上表......
  • 任何事物都有其另一个解释名词,就像人一样,有大名也有小名,胡颓子叶也不例外,它也有着另一个名字,胡颓子叶是什么呢?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株高可达4m,通常具刺,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生—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
  • 女人在哺乳期间,用药,选药时会很小心,那么,哺乳期能用华山参滴丸吗?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
  • 皂角刺,俗称为皂角针,是皂荚树表面的棘刺。皂角刺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中药,性温,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是具有排毒和祛除淤肿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脓肿,此外皂角刺还有很好的抗癌和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