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麻黄细辛附子汤 验案二则

    李红亮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案1面神经炎

    蒋某,男,18岁。学生。2008年11月就诊。

    自诉口角流水,右眼不能闭合2天。刻下症见:瘦弱,畏寒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双侧额纹不对称,右侧额纹基本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右口角低垂,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锥体束征阴性。心肺正常,肝脾正常。中医诊为面瘫,西医诊为面神经炎。证属寒邪直中,络脉不通。治以温阳散寒,通经活络。处方:麻黄30克,细辛30克,附子3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时),防风30克。7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前后守方加减服用30剂,完全恢复正常。

    案2突发性耳聋

    刘某某,男,58岁。2009年12月就诊。

    自诉一周前受凉感冒,突然出现双耳听力下降,渐至耳聋。与家人面对面说话需大声。曾在某医院查电测听示:神经性耳聋。刻下症见:形体肥胖,畏寒怕冷,鼻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风寒直中少阴,窍闭失聪。治以温阳散寒,启闭开窍。处方:附子90克(与生姜45克一起先煎1小时),细辛30克,麻黄30克,防风30克,菖蒲30克。7剂,每剂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7剂服完,与家人面对面交谈不需大声。上方继服7剂,基本恢复正常。

    按: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302条:“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具有相同的病机和症状表现,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伤寒来苏集》:“少阴主里,应无表证。病发于阴,应有表寒。今少阴始受寒邪而反发热,是有少阴之里,而兼有太阳之表也。太阳之表脉应不沉,今脉沉者,是有太阳之证而见少阴之脉也,故身虽热而脉则沉也。所以太阳病而脉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里,此少阴病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里。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不得不开,沉为在里,少阴之枢又不得不固。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少阴之津液越出,太阳之微阳外亡,去生便远。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虽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径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二者的基本病机是少阴虚寒,寒邪直中。临床常用其治疗阳虚感寒之症。古云“伤寒专伤下虚人”“下虚”即指少阴肾之“元阳”、“元气”之虚。案1患者虽仅18岁,但平素纳差便溏,里虚内寒较甚,“元气”、“元阳”受损。阳虚之体,更易感寒。所谓“同气相求”也。案2患者年近花甲,“元气”、“元阳”渐衰,阳虚气怯,感寒之后直中少阴。少阴属肾,“肾开窍于耳”,寒邪闭窍故耳聋。药证相合,故取效迅速。

更多中药材
  • 中药是治疗很多疾病比较有效果的药物治疗,那么便秘也是可以使用中药治疗的,但是中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具体出现它的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中药的作用。而且润肠是比较好的选择,那么润肠的中药有哪些呢?实际上应该是有很好的药材来通便的,那么我们还是需要来......
  • 尿布疹是婴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无论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都有可能发生,出现了尿布疹以后,对宝宝来说是非常有伤害的,当然也需要妈妈们及时的给宝宝进行治疗,而中药材紫菜膏就有治疗尿布疹的效果,其实紫草膏是可以在家自己制作的,那么到底紫草膏的做法......
  • 紫草油是临床治疗烧烫伤的长备外用药,文献中有医院自制紫草油的报道,处方均为紫草、当归、地榆、黄芩、黄柏、甘草、白芷、冰片等多味药组成,以麻油加热提取。紫草油的临床应用慢性溃疡多发生于四肢及血液循环差的地方,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无论是急性或慢......
  • 金不换,原名为罗勒,别名金不换(梅州、潮汕),臭苏(潮阳),香菜仔(普宁),鱼生菜(汕头、揭阳),九层塔(普宁、揭阳、广州、汕头、潮阳),鱼生菜、香菜、九层塔、光明子、金不换(南澳),鱼香草、罗勒(惠阳)、兰香(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称为兰香)。......
  • 我们平时吃什么东西,一般只是取它的某一个部分,比如说苹果,我们只吃它的果实就可以了,而它的叶子还有还有树干都不是我们想要的;还比如说茶叶,也是只需要采摘下它的叶子就足够了,其他的部分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并不大;一般来说自然界的规律就是这样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