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风湿热中医诊疗技术

    风湿热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身性结缔组织免疫炎性病变。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关节,其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浆膜、血管等均可受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初次发作多见于6~15岁小儿,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寒冷、潮湿、居住拥挤容易致病。其中心脏的非化脓性急性炎症可导致患儿死亡;反复发作可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因经常出现发热,故与热痹尤为接近。

    病因病机

    小儿阳气未充,或素体阳虚,腠理疏空,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肌体,搏结于肌肉、关节,致气血经络闭阻而发生肌肉酸痛,关节肿痛。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从阳化热,流注脉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湿热之邪久而不除,邪气深犯于脉,随气血入经络,流窜于心,久则心体受累,损其心膜、心络、心肌,致使心失所主,故见心悸气短,胸闷。湿热之邪滞留筋脉,湿阻热瘀,筋脉失养,致使筋脉拘急不能自控而出现挤眉弄眼,伸舌歪嘴,手舞足蹈。

    辨证论治

    1.风湿热盛,阻痹经络证

    [证候]发热,关节红肿疼痛,游走不定,烦躁,多汗,舌淡红,苔白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主要药物:秦艽、川芎、当归、白芍、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茯苓、独活、甘草。若发热重,关节红肿,口渴者,加青黛、知母清热降火滋阴;若关节肿胀、麻木,肢体沉重者,加薏苡仁、苍术、防己、海桐皮以利湿通络;若皮肤红斑,皮下结节较重者加丹参、牡丹皮、桃仁以活血化瘀,通络消斑;关节疼痛较重者,加地龙、丝瓜络、忍冬藤宣痹通络。

    2.风寒湿盛,留著关节证

    [证候]关节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或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痹。

    [方药]独活寄生汤。主要药物:独活、桑寄生、秦艽、细辛、桂枝、杜仲、牛膝、川断、当归、赤芍。若关节肿胀者,加萆藓、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麻木不仁者,加海桐皮、稀莶草祛风通络。

    3.湿热内侵,心脉受累证

    [证候]关节疼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胸闷,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有结代。

    [治法]益气通脉,养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主要药物:炙甘草、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生姜。若低热不退,湿热留恋不去者,加地骨皮、秦艽、银柴胡以清退虚热;心悸少寐者,加远志、酸枣仁以养心安神;若有心阳虚衰,可用参附龙牡救逆汤以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4.邪犯筋脉,引动肝风证

    [证候]患儿肢体不自主动作,挤眉弄眼,吐舌歪嘴,舌质红,苔白,脉弦滑。

    [治法]平肝息风,祛风解痉。

    [方药]玉真散。主要药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玉真散具有祛风解痉的作用,加用钩藤、珍珠母、石决明、白芍以平肝息风。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稀莶草、生白术各15克,薏苡仁18克。

    [功效]疏风清热,利湿通络。

    [适应证]湿热蕴结之痹证。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服。

    2.验方二

    [药物组成]鸡血藤9克,海风藤9克,桂枝9克。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痹。

    [适应证]寒湿痹阻之痹证。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一剂,分3次服。

    3.赵心波经验方

    [药物组成]麻黄3克,薏苡仁15克,甘草5克,白术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l0克,杏仁6克。

    [功效]祛风湿,解表邪。

    [适应证]风湿热活动期,关节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4.王伯岳经验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9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连翘9克,菊花9克,莲子心6克,蚕沙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桑枝12克。

    [功效]祛风湿,清热止痛。

    [适应证]风邪偏盛而兼心悸者。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5.桃红四物汤合二妙散

    [药物组成]桃仁、川芎、生地黄、炒苍术各10克,红花8克,当归、赤芍、黄柏各12克。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适应证]本病之湿热流注关节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服药最多2个月,最少10剂。

    6.自拟二妙止痹汤

    [药物组成]黄柏、苍术、木瓜各15克,薏苡仁、桑枝、葛根、海桐皮、宽筋藤各30克。

    [功效]清热祛风湿,通络止痹痛。

    [适应证]本病之湿热流注关节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温服。

    7.上中下通用痛风汤

    [药物组成]黄柏15克,苍术15克,龙胆草15克,防己15克,天南星10克,桂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威灵仙15克,白芷5克,羌活15克。

    [功效]清热疏风,燥湿活血。

    [适应证]急性风湿热。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

    适宜技术

    1.针灸法

    (1)针刺:关节痛常用穴位为肩髃、曲池、外关、后溪、环跳、阳陵泉、绝骨、足三里、膝眼等,每次取3~5穴,中强刺激,以泻法为主,适用于较大儿童;心脏炎常用穴位为间使、神门、郄门、心俞、膻中等。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常用穴位为肩髃、曲池、外关、后溪、环跳、阳陵泉、绝骨、足三里、膝眼等,采用温和灸法。用于寒湿性关节疼痛。

    2.推拿法

    发热重清天河水、开天门、推坎宫;上肢关节痛揉肩井、推三关、揉窝风;下肢关节痛按揉足三里、掐膝眼、揉昆仑、拿委中。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热熨法

    食盐250克,小茴香60克。炒热后用布包,热熨关节,每日1~2次。用于寒湿痹阻证。

    4.熏洗法

    方法一:艾叶9克,红花9克,透骨草15克,花椒6克。水煎汤,趁温熏洗患处关节,每日3次。用于风寒湿痹挟有瘀者。

    方法二:桑枝20克,柳枝20克,榆枝20克,桃枝20克。水煎汤,趁温熏洗患处关节,每日2~3次。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红肿热痛者。

    5.食疗法

    猪脚伸筋汤:薏苡仁20克,木瓜20克,伸筋草20克,千年健2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一只,共放入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用于阴虚痹。

    薏米丝瓜汤:薏苡仁20克,薄荷6克,丝瓜50克。将薄荷煎水,文火炖10分钟,加入丝瓜、薏苡仁,至熟透,纳入调味品即可。用于湿热蕴结兼有表证者。

    6.中成药

    四妙丸。3~6岁每次2克,7~9岁每次4克,9岁以上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阻络证。D2

更多中药材
  • 说到菌类的话,我们首先就会想到蘑菇,但是实际上除了蘑菇是菌类以外,还有很多的食材也属于菌类,比如木耳就是菌类的一种,木耳的味道也非常的不错,一般黑木耳就是黑色的,而白木耳则是银耳是白色的,那么大家听说过金耳吗,这也是一种菌类,那么金耳孕妇可......
  • 菌类的东西不仅有蘑菇一类的,还有金耳和银耳也属也菌类的一种,银耳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了,不过金耳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银耳是白色的,那么金耳呢,是金色的吗,金耳是黄色的,其实银耳有的也是淡黄色的,那么金耳与银耳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都分别有哪些......
  • 作为孕妇有很多忌口的情况,所以,孕妇所吃的东西就应该更加小心和注意,那么,有哪些能吃,有哪些不能吃呢,我们应该多加了解,韩国桔梗泡菜、风味独特,主要原料是桔梗、大蒜等,据有关材料,桔梗主要有如下药理作用:祛痰镇咳;降血糖;抗炎;抗溃疡;抗肿......
  • 中药桔梗是很好的药材,它温和而不刺激,是中药中的上等品,入药很好,而自己也可以尝试着储存,十分方便,你知道中药桔梗有什么功效吗,桔梗味苦、辛,性平。主要有宣通肺气,疏风解表,祛痰排脓,利咽,升提等作用,下面就向大家详解介绍桔梗作为中药的具体......
  • 桑树原产中国中部,现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叶、果和根皮可入药,桑树根皮味甘、性寒,具有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用,主治肺热喘咳、面浮肿、高血压、糖尿病、小便不利、跌打损伤。那么桑树根皮哺乳期能吃吗?我们来看下面的介绍。桑树根皮哺乳期能吃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