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百日咳中医诊疗技术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毕伴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回声。本病传染性强,任何年龄皆可患病,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多。全年均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较多,多为散发,也可流行。本病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婴幼儿易发生肺炎、脑病等并发症。

    中医学对本病症状的描述,在历代儿科著作中记载颇多。因其具有传染性,故称为“疫咳”,又因其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亦称“顿咳”、“顿呛”、“顿嗽”。

    辨证论治

    1.初咳期

    [证候]微热,喷嚏,咳嗽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偏于风寒者,伴恶寒,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紧;偏于风热者,伴咽红,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宣肺。

    [方药]桑菊饮或杏苏散。主要药物: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薄荷、甘草、苇根。

    属风寒轻证者,选用杏苏散加减以辛温发散、温肺化痰。热邪偏重,咳嗽较剧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以宣肺清热、化痰止咳。痰稠不易咯出者,加用天竹黄、鲜竹沥、瓜蒌仁等清化痰热。

    2.痉咳期

    [证候]咳嗽阵作,昼轻夜重,咳时面红耳赤,涕泪交流,甚至吐出乳食痰液后,痉咳方可暂停。剧咳时可见痰中带血丝,甚则鼻衄或结膜下出血,可见舌系带溃疡。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泻肺镇咳。

    [方药]桑白皮汤。主要药物: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山栀。

    若痉咳频作,加白僵蚕、蜈蚣解痉镇咳;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枇杷叶、竹茹降逆止呕;痰多黏稠者,加海蛤壳、天竹黄清热化痰;便秘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腑;咯血、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三七凉血止血;双目红肿者,加龙胆草清泻肝火;胁痛者,加柴胡、郁金、桃仁疏肝活血;昏迷、抽搐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止痉开窍。

    3.恢复期

    (1)脾气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咳声低微,痰多稀白,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有力。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甘草。

    若易出汗,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溏薄者,去杏仁加煨木香、炒薏苡仁健脾渗湿。

    (2)肺阴亏虚

    [证候]形体虚弱,干咳少痰,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盗汗。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主要药物:沙参、麦门冬、玉竹、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

    若汗多者,加牡蛎、浮小麦敛汗护阴;便秘者,加火麻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经验方

    1.咳三号

    [药物组成]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2克,甘草3克,银杏6克,清半夏6克,瓜蒌仁9克,珍珠母30克,尾连6克。

    [功效]清热宣肺镇咳。

    [适应证]咳嗽喘促或百日咳。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2.咳而安

    [药物组成]款冬花4.7克,川贝母9克,知母6克,寸麦冬9克,元参9克,天门冬9克,野百合9克,甘草3克,牡丹皮4.7克,马兜铃4.7克,枇杷叶6克,北沙参9克。

    [功效]滋阴润肺,止嗽化痰。

    [适应证]百日咳初咳期。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制成蜜丸,每丸重1.6克。一日总量:一岁两丸,3岁4丸,6岁6丸。

    3.宁嗽汤加味

    [药物组成]炙紫菀9克,麦冬6克,知母6克,百部9克,款冬花9克,桔梗6克,甘草3克,海浮石9克,鲜芦根9克。

    [功效]清燥润肺,祛痰止咳。

    [适应证]痉咳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适宜技术

    1.敷贴法

    方法一:百部、黄连、白及、麻黄、甘草各50克,芦根100克,用麻油煎枯去渣,黄丹收膏,制成百部黄连膏。每次取膏适量,敷贴于气户、库房、身柱、风门、肺俞,1~2日换药一次。

    方法二:大蒜适量,剥去蒜皮,捣烂备用。先洗净双脚,在脚底抹上油脂或凡士林,将蒜泥敷于双脚涌泉穴部位。每晚睡前敷,晨起除去,连敷3~5日。若脚底敷药部位起水疱则停止,起水疱者疗效更佳。

    2.针灸法

    方法一:肺俞(双)、大椎、合谷(双)为主穴,风池(双)、风门(双)为配穴,左右捻转,每穴捻转约一分钟即起针。对痉咳期疗效显著。

    方法二:取华佗夹脊穴胸1~10、肺俞,用三棱针点刺华佗夹脊穴,出血如珠,肺俞点刺拔火罐出血3~5滴。或取天突、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出血3~7滴,天突穴出血3~5滴。每日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炎症期加刺大椎出血3~5滴,痉咳期加刺列缺穴出血3~5滴,恢复期加刺出血3~5滴。

    3.食疗法

    方法一:全蝎(炒焦)研末,鸡蛋一枚煮熟,用鸡蛋蘸全蝎末食。1~3岁每次服全蝎末0.5~1克,3岁以上服1~1.5克。适用于痉咳期。

    方法二:马齿苋、鹅不食草各30克,煎汤去渣,用药汤煮粥(加大米50克)。每日两次,连用5日。适用于初咳期和痉咳期。

    方法三:四汁饮。雪梨、荸荠、甘蔗、白萝卜各50克,捣碎挤汁,分两次服,连服5日。适用于百日咳各期。

更多中药材
  • 那么首先一点,大家要辨别自己是不是失眠,有一些人呢,可能最近出现了一些烦心事儿,或者是感觉生活上有些不如意,但是过两三天解决之后,那么就可以正常入睡,那么这些人群呢?我们可以不把它当做失眠,换句话说,偶尔出现的一两次失眠,大家不要去紧张,也......
  • 这是一个赵先生, 31岁,主诉是胃疼六个月,这三天比较重,那么这个患者,是没有明确的原因就出现了胃疼,胃胀,然后有恶心,呕吐,嗳气。善叹息,胃镜检查呢,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溃疡,因为工作原因没有及时治疗,他现在主要症状还是胃疼,胃胀,然后有恶......
  • 今天分享这个病例呢,是一位安先生,男性, 29岁,他的主诉就是便溏半年,就是大便不成形,有时成粥状,大便也不太规律,要是吃不好了,就容易腹泻发作,尤其还是劳累时比较重,情绪波动的时候也比较严重。在当地他吃过不少的中药,症状改善不是很明显,就......
  • 这个患者来看的时候,这个疼痛有时候有,有时候就没有。平常呢,可能工作总有应酬,吃肥甘厚味,这个胃口也比较壮。然后呢还有就是熬夜,他近半年来就出现这个右胁疼痛,早晨起来口中有异味儿,有时候也有反酸,胃口也有胃胀的表现。做彩超检查的时候就是胆囊......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这个脾胃虚补脾,为什么有的人一补就上火,越补越上火,针对这个问题,我今天跟来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建议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脾虚跟胃实他俩是一对相对的,当然这个胃实的时候我们就叫脾满了,就是胃堵得慌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