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浴治病原理初探

    赵法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药浴是将药物制成水剂,人体浸浴其中,在一定的温度与促透剂的协助下,药物经皮肤快速吸收,从微循环进入血液,直达病所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无胃肠刺激及其酸碱消化液、肝脏降解药效的弊端,故为一条高效、速效黄金给药捷径。其治疗保健原理如下。

    从中医学的“整体观”看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肢节,遍布全身,与体表皮肤、器官九窍、四肢百骸紧密相连,表里相贯,脏腑相通,能行气血、营阴阳、濡筋脉、利关节。药浴集药效、穴效的双效合力作用,通过调动经络腧穴系统的调节作用而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提高免疫功能,达到医疗保健目的。

    从“玄府论”看

    金元四大家张子和说:“开玄府而逐邪气”,“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他继承了《内经》汗法理论,在刘河间“玄府论”基础上,发展了张仲景汗法经验,外延了“表”的概念,扩大了汗法应用范围。把凡能“开玄府”的治疗手段,如灸、蒸、渫、洗、浴、熨、烙、针刺、砭、导引、按摩等均归之于汗法。无论是因邪致病,或者因病生邪,凡造成玄府闭郁、气液塞滞不通病理机制的任何病症,都可以运用汗法治疗。

    现代医学手段研究已证明,蒸、渫、洗、浴等汗法的治疗有以下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解热作用;调整免疫功能;镇静、镇惊、镇痛作用;改善心肌营养,提高心血管生理功能;解除体表血管痉挛,改善机体反应状态;祛痰、平喘、止咳作用;利尿作用;改善消化功能等。

    从“透皮吸收学说”解释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面积为1.5m2左右,等于肾小球滤膜面积总和),亦是天然的半透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因而有分泌、排泄、吸收功能。

    利用药浴来治病保健时,大多用水作溶媒的原因:水可使皮肤角质层,发生水合作用而软化,并能膨胀呈现多孔状态,使皮肤对药物的通透性大大提高;水是良好的溶媒,能溶解大部分药物于水中,以利药浴治疗疾病;水的热导力为空气的33倍,能持续对人体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

    就水的特性而言,有多种治疗作用。如冷水浴(水温在20~25℃)对心血管功能有良好锻炼作用,故称“心血管操”;不感温浴(水温在30~33℃)有良好的催眠、镇静作用;温水浴(水温在33~37℃)有降低神经兴奋性、痛觉传导作用,可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胃肠功能,提高造血和免疫功能;热水浴(水温在39~42℃)可使血管暂时收缩,继而扩张,心跳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可达100次/分钟以上;高热浴(水温在43℃以上)可封闭末梢神经,减轻局部疼痛,故对肌肉、关节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另外,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病、因症之不同,合理选用药浴药物。

    总的来说,药浴功效有三,即抑制病因、对症治疗、调整机体反应状态。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晌,而又有所区别。

更多中药材
  • 就记得电视剧里,如果谁想要恶搞,就给来点巴豆,看着那人焦虑的神情和一趟趟上厕所的窘迫,开心不已;我是这么认识巴豆的,不知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其实,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
  •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见到巴豆的影子,侠客们为了能够实现什么妙计,都会有巴豆使人腹泻,那你知道巴豆是什么吗,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
  • 千金子草,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刚看到这个词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别提它的功效与作用,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菩萨豆(《日华子》),续随子(《开宝本草》),拒冬实(《本草图经》),联步(《斗门方》),拒冬子(《本草汇言......
  • 古时候女孩子都是叫千金,我自己认为是为了表示女孩子很宝贵,所以用千金来形容;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千金这个词,而是和千金类似的名字千金子这味中药;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吉林、辽......
  • 一提到中草药,很多人都说自己是“药盲”,往两个看起来十分相似的字或词或者外形可能其意思就相差很多,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千金子与水稻的区别就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杀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