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佝偻病中医诊疗技术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较常见的营养性缺乏症,以钙磷代谢异常及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展成骨骼畸形。本病主要见于两岁以下婴幼儿。北方地区冬季较长,日照短,佝偻病发病率高于南方。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降低,且多数患儿属轻症。

    古代中医文献中的“夜惊”、“汗证”、“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病证中均有与本病相关的论述,可参照其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病因多属先天胎禀不足,肾气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以致脏腑、筋骨、肌肉失于滋养所致。

    肾虚骨骼不充:肾虚则髓海不足,精气不充,骨化不全,骨骼软弱,以致坐立行走无力,头颅软化,囟门迟闭,牙齿晚出,甚至出现鸡胸、龟背等。

    脾虚肌肉失养:脾虚则气血营卫亏损,不能化精微以充养肌肉、四肢,致手足肢体失于濡养滋润而软弱无力。

    脾肾不足,肝阳内扰:脾虚则肝旺,肾虚则肝失涵养,肝阳上亢,阳失潜藏,以致烦躁不安、情态乖张、夜啼、多汗、夜寐不宁。

    辨证论治

    1.脾肺气虚证

    [证候]形体虚胖,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多汗,发稀枕秃,囟门开大,肌肉松弛,大便不实,面色少华,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健脾补肺。人参五味子汤。主要药物: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生姜、大枣,炙甘草。自汗盗汗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固涩敛汗;大便不实者,加山药、扁豆、莲子肉健脾补肺;夜寐哭吵者,加夜交藤、合欢皮养心安神;易反复感冒者,加黄芪、防风补气固表。

    2.脾虚肝旺证

    [证候]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发稀,多汗,纳呆,易惊易惕,甚至抽搐,囟门迟闭,齿生较晚,坐立、行走无力。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方药]健脾平肝。益脾镇惊散加减。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朱砂、钩藤、灯心草、甘草。体虚多汗者,加五味子、龙骨、牡蛎生津固涩止汗;夜间哭吵者,加栀子、竹叶、夜交藤清心安神;睡中惊惕者,加蝉蜕、珍珠母息风镇惊;反复抽搐者,加全蝎、蜈蚣祛风镇痉。

    3.脾肾亏损证

    [证候]神情淡漠,面白光虚烦,多汗肢软,头颅方大,出牙、坐立、行走迟缓,鸡胸龟背,肋骨串珠、外翻,下肢弯曲,或见漏斗胸等,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方药]补肾填精。补天大造丸。主要药物: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黄芪、远志、白芍、山药、茯苓、枸杞、紫河车、龟板、鹿角、熟地黄。

    经验方

    1.佝偻汤

    [药物组成]怀山药、牡蛎、生龟板、黑芝麻各15克,牛膝、熟地黄各9克,制首乌12克,山茱萸、生白术、党参、全当归各6克,益智仁3克,大枣3枚。

    [功效]健脾益气温肾。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脾肾亏损证。

    [用法用量)共为细末,每次4.5克,每日两次。

    2.江育仁经验方

    [药物组成]紫河车一具,煅牡蛎30克,黄芪30克,蜈蚣10条,青盐10克。

    [功效]健脾益气温肾。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脾肾亏损证。

    [用法用量]焙干,共为细末,分100个小包,每次温开水冲服一包,连服一个月。

    3.益儿糖浆

    [药物组成]生黄芪、党参各9克,丁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

    [适应证]适用于本病脾肾虚弱、气血不足证。

    [用法用量]制成糖浆,每日1.5毫升,分3次口服。

    适宜技术

    1.敷贴法

    方法一:石菖蒲20克,艾叶30克,川芎12克,穿山甲3克,茯苓12克,五味子12克。将上药共研细末,鸡蛋清或麻油调配,敷贴关元、囟门;继之可于方中加牡蛎6克,并可加敷两足踝尖、涌泉;后期可于方中加乳香12克,麝香0.3克,加用命门、百会为配穴。

    方法二:生蟹足骨15克(焙干),白蔹15克,捣碎,用乳汁和匀,贴骨缝上,每日贴一次。

    2.针灸法

    体针:取关元、气海、足三里,针后加灸。

    温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用艾条温灸局部。

    3.推拿法

    主穴:推补肾水15~20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配穴:推补脾土5分钟,推上三关3分钟。可结合做全身推拿4~5分钟。

    4.洗浴法

    草乌头、当归、地龙、木鳖子、紫草、椒目、葱须、荆芥各30克,将上药煎汤,洗浴。

    5.人工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照射皮肤能使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常用水银石英灯或紫外线灯管进行照射,每周照射3次,每次2~3分钟,逐渐加到20分钟,每一个疗程为4~6周,距离自80厘米起逐渐减到60厘米,有皮肤反应者可暂停。有痉挛素质的患儿,应在光疗前给足量的钙剂,如患儿兼有进行性结核病一般不宜进行光疗。

    6.食疗法

    方法一:田螺250克,放清水中,24小时后加水炖熟,食盐调味,喝汤,经常煮食。

    方法二:鲜牡蛎肉100克,经常和面条及调味品一起煮熟,当点心食。

    7.中成药

    龙牡壮骨冲剂:每次一包(15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连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用于气血不足,脾肾亏虚者。

    六味地黄丸:每次3克,每日2~3次。用于肾精亏损证。

    预防护理

    1.孕母及乳母应注意摄人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多晒太阳。居室应经常开窗使屋内充满阳光。

    2.小儿满月后即可常抱出户外活动,使皮肤多暴露于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随季节和婴儿年龄大小而定。即使冬季也应坚持在户外活动。

    3.不要过早地让小儿站立或行走,以免骨骼变形或发生畸形。D4

更多中药材
  • 中药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拳参主产于东北、华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春季发芽时或秋季茎叶将枯萎时采挖拳参,除去泥沙,晒干,除去须根,切片生用,传统认为拳参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的功效。那么拳......
  • 密蒙花又名小锦花、蒙花、鸡骨头花等,以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入药,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云南、广西等地。中医学认为,密蒙花性味甘、凉,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功效。那么,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哪些呢?01保肝密蒙花水提物对细胞......
  • 大家在到了冬季之后,应该都比较喜欢吃火锅一类的食物吧,但是实际上火锅并不健康,会导致我们身体内的尿酸指数升高,如果到了一定程度的话,就会导致痛风疾病的出现,痛风非常的难忍受,患者会感觉疼痛难忍,而且比较难治疗,那么到底山慈菇治痛风的效果怎么......
  • 我们人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名字或者是外号,其实植物也是如此,有的植物也是有不同的名字的,而且一个地区一个叫法,我们都知道中药材里面多数都是植物,如果我们不了解药材的别名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抓错药无的情况,紫花地丁是中药材,那么紫花地丁的别名都......
  • 我们在使用药物之前,最担心的应该就是药物的副作用问题了,因为本身疾病就已经非常的折磨了,如果再出现了副作用的话,更是比较的难忍受,一般来说中药材的副作用不是特别的大,相对于西药来说要好很多,龙胆草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那么到底龙胆草副作用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