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称感冒,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小儿感冒多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发热轻,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方药]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方药]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少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缺乏,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方药]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2.兼证

    (1)挟痰证

    [证候]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舌苔白腻。

    [治法方药]宣肺化痰。三拗汤或黛蛤散加减。

    (2)挟滞证

    [证候]感冒兼腹胀,不思乳食,或呕吐,口秽酸腐,便溏酸臭,泻不消化物,舌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消食导滞。保和丸。

    (3)挟惊证

    [证候]感冒兼睡中惊惕惊叫,面有惧色,甚至高热抽搐,咬牙肌紧,两眼窜视,舌尖红,脉弦数。

    [治法方药]安神定惊。琥珀抱龙丸。主要药物:琥珀、天南星、朱砂、茯苓、钩藤、蝉蜕、僵蚕等。

    经验方

    1.感冒清热合剂l号

    [药物组成]薄荷、荆芥穗、金银花、连翘、前胡、杏仁、生石膏、黄芩、竹叶、柴胡、生甘草、板蓝根。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止咳除烦。

    [适应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分4次服。

    2.清解一号

    [药物组成]藿香9克,苏梗6克,菊花9克,连翘9克,荆芥穗3克,生石膏9克。

    [功效]辛凉解表散热。

    [适应证]感冒初期。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3.太子健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6克,柴胡4.5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桂枝3克,赤芍6克,蝉蜕6克,丹参6克,炙甘草3克,大枣12克。

    [功效]辛凉解表,和解散热。

    [适应证]反复呼吸道感染之迁延期、恢复期。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4.银菊解毒汤

    [药物组成]金银花9克,菊花9克,薄荷3克,荆芥6克,羌活6克,黄芩6克,连翘9克,山栀子6克,板蓝根9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

    [功效]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适应证]流行性感冒。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5.银翘保和丸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牛子、杏仁、清半夏、云苓、焦三仙各10克,薄荷、芥穗、炒莱菔子、陈皮各6克。

    [功效]辛凉解表,散热消食。

    [适应证]感冒夹滞。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服。

    适宜技术

    1.洗浴法

    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30克,煎汤擦浴。用于小儿感冒发热。

    2.改良鼻塞包

    Ⅰ号方:薄荷30克,紫苏叶25克,蒲公英30克,荆芥30克,防风25克,黄芪40克。

    Ⅱ号方:紫苏叶30克,麻黄15克,黄芪40克,防风30克,冰片10克。

    上方干燥为末,与冰片混匀,分别装入纱布袋中缝好,用时外敷于小儿前囟,外盖麝香壮骨膏,每日一次。

    风热感冒用Ⅰ号,风寒感冒用Ⅱ号。

    3.针灸疗法

    方法一:取大椎、风门、太渊、列缺,泻法,中强刺激不留针。用于风寒感冒。

    方法二:取合谷、曲池、孔最、鱼际,泻法,中强刺激不留针。用于风热感冒。

    方法三:取大椎、曲池、合谷,头痛加太阳,咽喉痛加少商。用泻法。用于风热感冒。

    4.推拿法

    方法一:开天门30次。天门穴位:在两眉连线中点到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方法:医者用两拇指桡侧交替向上直推30次。用于小儿感冒各型。

    方法二:揉按合谷30次。用于小儿感冒各型。

    方法三:清天河水100次。操作方法:医者用食中二指螺纹面,从腕关节向肘关节直推100次。同时加推坎宫或揉太阳穴30次。用于小儿感冒伴高热者。

    5.灌肠法

    金银花20克,青蒿、柴胡、生石膏各10克,板蓝根15克,竹叶5克,水煎两次,药温36℃左右,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两次。插管深度视年龄大小插入10~15厘米。用于小儿外感高热。

    6.敷脐法

    大黄15克,虎杖30克,酒精l00毫升。将大黄和虎杖放入酒精中浸泡48小时,用时以棉球蘸药液贴于脐部,再用胶布固定,要保持棉球湿度。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7.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开水冲服,一岁以下每次4克,1~6岁每次5~8克,7~14岁每次13克,每日3次。用于风寒感冒。

    藿香正气口服液:口服,一岁以下每次一毫升,1~6岁每次2~3毫升,7~14岁每次5~10毫升,每日2~3次。用于暑湿感冒。

    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每次5~20毫升,每日2~3次。用于时邪感冒。

更多中药材
  • 女性进入更年期呢,由于基础水平的下降,从中医角度讲由于肾气,肾阴肾阳的水平的降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首先就是心烦易怒,这些患者会表现出来非常心烦,容易生气,一点小事儿啊就容易发火,看自己的老公,看自己孩子,越看越不顺眼,总想挑毛病。另外呢,......
  • 荨麻疹常见的症状主要就是风团和瘙痒,所说的风团是什么呢?是这个皮肤啊,成片的凸起,这个摸的时候会明显感到这个皮肤局部出现了凸起,甚至是很厚的一层,伴随着瘙痒哪儿痒,一挠出现成片的风团,非常痒,甚至痒的这个睡不着觉,痒的钻心。荨麻疹这个疾病,......
  • 这个肚子咕咕响,总排气多是怎么回事儿呢?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肚子总咕噜响?为什么排气还多呢?其实不管是胃还是肠出现这种咕咕声呢,其实就是一种气过水声,或者是通过那种比较稀的食物或者分辨的时候产生的这个声音。中医认为呢,它主要是有两个原因,第......
  •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心脏供血不足有哪些表现,心脏供血不足呢,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状态,它主要的表现呢是胸闷,胸疼,呈阵发性,通常会在劳累啊,情绪激动啊,寒冷啊之后诱发,那么中医呢,通常把这类疾病呢,归结为胸痹,心痛,或者是心悸,怔忡等......
  • 第一,就是不吃晚饭会导致什么呢?胃酸分泌增多,损伤胃粘膜,损伤胃粘膜之后啊,这个胃口啊就更不好了,就更不爱吃饭了,这样就瘦得更快,因为人体有这个生理周期,这个胃液也有它分泌的规律,你即便不吃饭,到了晚饭这个时间胃酸也会分泌,胃酸的酸度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