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卷三:柴葛解肌汤别名

    葛根解肌汤(《古今医鉴》卷三)、柴胡解肌汤(《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

    柴胡 干葛 甘草 黄芩 芍药 羌活 白芷 桔梗 石膏

    功能主治

    解肌清热。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恶寒发热,头痛肢酸,目疼鼻干,眼眶疼痛,心烦不眠,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之热服。

    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备注

    方中柴胡、葛根解肌发表为君;石膏、黄芩清内郁之热,羌活、白芷散外感风寒为臣;桔梗宣肺利咽,芍药和营泄热为佐;生姜、大枣和营卫,健脾胃为使。诸药相配,共奏辛凉解肌,兼清郁热之效。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医学心悟》卷二:柴葛解肌汤处方

    柴胡3.6克 葛根4.5克 赤芍3克 甘草1.5克 黄芩4.5克 知母3克 贝母3克 生地黄6克 丹皮4.5克

    功能主治

    解肌清热主外感温邪,内有郁热,发热头痛,不恶寒而口渴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心烦,加淡竹叶10片,谵语,加石膏9克。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片玉心书》卷五:柴葛解肌汤处方

    柴胡、干葛、黄芩、桂枝、赤芍、人参、甘草、竹叶7皮。

    功能主治

    疏风解肌退热。主小儿解脱受风,而致伤风发热,其症汗出,身热,呵欠,目赤涩,多睡,恶风,喘急。

    用法用量

    热退之时,再服凉惊丸,以防内热。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医学传灯》卷下:柴葛解肌汤处方

    羌活、干葛、柴胡、川芎、半夏、枳壳、桔梗、厚朴、山楂、黄芩、山栀、甘草。

    功能主治

    伤于酒,湿热在经,闭塞本身元气,恶寒发热,身首俱痛。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医林绳墨大全》卷一:柴葛解肌汤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葛根、白芍。

    功能主治

    伤寒温疫7日之时。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明·《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出处

    柴葛解肌汤,出自明·《伤寒六书》。本方又名“干葛解肌汤”“葛根解肌汤”“柴胡解肌汤”。

    组成

    柴胡(6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石膏(12克)

    用法

    原书未著用量。水煎温服。

    功效

    解肌清热。

    主治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症见恶寒发热,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痛、病毒性角膜炎等病症。

    1.流行性感冒:以本方合麻杏石甘汤治疗102例,若发烧38.5℃以上者,可肌内注射安痛定;若体虚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支持治疗,若白细胞12×10^9/L以上者可给予抗生素。疗效评定以感冒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结果:痊愈9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陕西中医》2003年第3期)

    2.头痛:以本方加减治疗颈源性头痛100例,体征为枕外隆凸到乳突连线间有压痛或痛性结节,枢椎棘突旁有压痛。1个疗程为2周。中药煎煮两次后,将药渣用布包热敷颈枕部。全部病例治疗1~2个疗程,半年~1年后随访,观察疗效。疗效评定以头痛消失,伴随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为痊愈。结果:痊愈68例,好转29例,无效3例。(《光明中医》2007年第6期)

    3.病毒性角膜炎:以本方加减治疗单纯疱疹性病毒性角膜炎40例(46只眼),与鱼腥草眼药水、阿昔洛韦、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3例(44只眼)对照。1个疗程为15日,共治疗2个疗程c疗效评定以自觉症状消失,角膜溃疡愈合,荧光索染色阴性,视力恢复正常为治愈。结果:总有效率93.47%。(《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14期)

    方解

    陶氏立本方治阳明经病,乃宗仲景葛根汤之意。循仲景治二阳台病的用药思路,结合阳明经病的特点,着重解肌清热,创制了治阳明为主,兼治太阳的柴葛解肌汤。

    本方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为“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也”,外透肌热,内清郁热;柴胡既为“解肌要药”,且能舒畅气机,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四药俱为臣药。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邪热;羌活发散太阳风寒。三阳兼治,以阳明为主。桔梗宣畅肺气以利解表;白芍、大枣敛阴养血,防止疏散太过而伤阴;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而为使药。

    本方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若太阳表邪未入里,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者,亦不宜用。

    现代研究

    现代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发热、咳嗽、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疱疹性咽峡炎、麻疹、颈椎病、视疲劳、结节性红斑、乳腺癌、流行性腮腺炎、水痘、肺炎等病症。实验研究证实,柴胡、葛根、石膏、黄芩、白芷、羌活、芍药均有解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甘草具解毒作用,配抗菌消炎的黄芩、柴胡、芍药等,可预防或减轻呼吸道感染。大枣具护肝、强肌及滋补强化的作用,生姜止呕助消化,可防药物伤胃。

    方歌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见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摘录明·《伤寒六书》
更多中药材
  •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保肺丸处方木香5钱(麸皮汁浸3日),当归2两,川芎2两,益母草3两,枳壳1两,冬葵子1两,广皮1两,甘草5钱。功能主治妊娠口厌肥甘,忧乐不常,饮食不节,饱则即卧,贪闲久坐,血多饮溢,气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侧,任其......
  • 《幼科直言》卷四:保肺健脾汤处方白术7分(炒),白芍7分(炒),苡仁1钱,白扁豆1钱(炒),黄耆7分,沙参8分,陈皮6分,甘草6分,当归6分,白茯苓7分。功能主治小儿因肺经受伤,或久咳后而成肺疳,面多青白,或泄泻肚痛,或朝凉暮热;或病中服药......
  • 《医宗金鉴》卷四十:保肺汤处方白及 薏苡仁 贝母 金银花 陈皮 苦桔梗 苦葶苈 甘草节功能主治主肺痈,咳吐脓血。肺痈初起,加防风;溃后,加生黄耆、人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医林纂要》卷十:保肺汤处方金银花1两,元参8钱,......
  • 处方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人参1钱,沙参4钱,五味5分,玉竹3钱,女贞子2钱,茯苓2钱,山药3钱,贝母2钱,茜草根2钱,杏仁3钱。功能主治肺虚而咳,肌表微热,神倦气短,不时火升,失血咽痛者。用法用量上加藕3两(切片),煎汤代水煎药服。......
  • 处方雪梨60枚(压取汁20杯),生地、白茅根、生藕(合取汁10杯),白萝卜、麦冬、荸荠(合取汁5杯)。制法上加白蜜1斤,饴糖8两,竹沥1杯,柿霜1两,熬成膏。功能主治滋液润燥,化痰保肺。主肺燥干咳失血,及肺痿出血,肺痈大势已退,余热未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