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水肿 杜雨茂:辨治奇难病证验案5

    赵天才 董正华 陕西中医学院

    潘某,女,40岁。1996年12月21日初诊。颜面及下肢浮肿5个月。患者5个月前某日因饮食不慎,突然发热、腹泻,给予抗生素后热退、泻止,但又出现肉眼血尿及浮肿,后入西安某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经化验检查,尿常规:隐血+++;血β2-MG4406μg/L;肾穿刺病理活检示:肾组织,18个肾小球中5/18全球性硬化,硬化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轻到重度增生,肾小管灶状萎缩。免疫荧光:lgM+。诊断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给予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苷片等,治疗5个月,浮肿略减轻,余症如前。查:患者面浮睑肿,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腰酸肢软,气短乏力,畏寒,易外感,面色萎黄少华,尿利色黄,大便正常;舌淡红而暗,苔白厚,脉沉细弦。尿常规:隐血+++;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辨证属水肿,日久肾阴脾气俱虚,余热内扰,络伤血溢,脾湿失运,水气外泛。治拟益肾健脾,清热宁络,佐以利湿消肿。处方:生地15克,山萸肉10克,旱莲草10克,怀牛膝15克,黄芪4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石韦15克,鱼腥草25克,生益母草25克,大、小蓟各15克,炒蒲黄12克,茜草15克,白茅根30克。28剂,每日1剂,水煎服。

    1997年1月20日二诊:浮肿减轻,气短乏力明显好转,外感次数减少,尿常规检验:隐血++,余如前。拟初诊方去石韦、蒲黄,加丹参15克,嘱守方常服。

    5个月后复诊:各症消除,尿检多次均为阴性。为巩固疗效,患者一边上班做轻工作,一边又坚持服用二诊中药。一年之后,一切正常,面色荣润,精神振作,遂停药观察。2002年12月随访,体健如病前,尿检及其他检验均正常。

    按:杜雨茂认为,奇难病证,其病机复杂,证情缠绵,往往难以在短时内显效,其疗效每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需长时间治疗。故医者要对患者耐心解释,增强患者信心,争取患者配合,坚持药物持续应用,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医者在治疗上亦需有信心和耐心,不少奇难病证非是无效,而是治不得法,尤其是不能坚持长期治疗之故。本例患者其病证所以顽固,乃因病邪深固,病损较重,正气耗伤,邪正双方形成相持局面,治疗难取速效,故先后共坚持服药达一年半之久,使其病情病机从根本上得到好转,而获邪去正复之效。

更多中药材
  •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
  • 陈皮作为一种用途很广的中药材,它主要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作用,并且它归脾肺经,在治疗脾胃气滞、食滞,咳嗽化痰上有独特的作用,如果您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腹胀,痰多湿重,那就可以用它,但是呢,如果你是脾胃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就需要配党参,白术这些......
  • 这位朋友其实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裂纹舌淡有脾虚的一个现象,裂纹舌大家都知道,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啊,就是脾虚湿盛所导致。脾最主要的功能就在于运化体内的水谷精微,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和气血就不能濡养我们的舌体,同时体虚会导致体内形成湿气,这个湿气又上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