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从脾胃辨治唇炎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唇炎是常见多发皮肤病,中医称“唇风”,《医宗金鉴》:“唇风……此证多生下唇,初起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痛如火燎,又似无皮。”脾主口,其华在唇,唇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故笔者认为本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息息相关,并从脾胃辨治本病收到良好疗效。

    案1刘某,女,29岁,2009年5月4日初诊。上下唇红缘呈现出干燥脱屑,脱落的基面潮红光滑,不久又发生或结成鳞屑痂,有裂口,疼痛症状明显,伴有出血,并有灼热不适感,反复发作4个月。期间内服药物数种(不详),外用红霉素软膏、甘油等,只能一时缓解。口渴欲饮,二便可。舌质红,苔少,脉细滑数。证属脾胃阴虚,蕴热化燥,口唇失润,外受风侵,而致燥裂。治则:滋阴清热,润燥疏风。处方:生地30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石斛12克,天花粉12克,玉竹12克,丹皮10克,防风6克。10剂,水煎服,日1剂。外用:紫草油涂搽,日3次。

    服药后,口渴、唇部干燥脱屑症状大减,唇色转淡红,原方略作加减,继服6剂后,唇部干燥皲裂症状告愈。嘱其愈后忌食辛辣之物一段时期。

    案2孔某,男,34岁,2010年9月12日初诊。唇部呈现溃烂面或水肿性斑片,皮损表面浸润肥厚,伴有结痂及脱屑,觉有灼热黏腻不适感,反复发作半年。皮损发作时口苦口腻口黏,纳食不香,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脾胃湿热,日久蕴结口唇,而致上述诸症。治则:健脾胃除湿热,佐以润燥。处方:白术12克,茯苓12克,苍术6克,佩兰10克,砂仁10克,厚朴6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滑石10克,知母10克,竹叶6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外用:栀子油(栀子15克,芝麻油100克),炸枯滤渣待凉,日3次涂抹。嘱患者平时戒烟限酒,少吃酸、辣、油炸食物,多饮水、吃新鲜蔬菜水果。

    服药8剂后,口苦口中黏腻症状大减,唇部皮损基本消退,二便正常,方中去竹叶、滑石、黄连,续进6剂后,诸症告瘥。

    按:案1辨属脾胃积热,伤阴化燥,唇失脾胃津液滋润,而致干燥脱屑裂口疼痛。取生地、知母、麦冬、石斛、天花粉、玉竹、丹皮滋阴清热润燥,防风疏风。诸药共用,使唇部得以滋润,燥裂症状愈合。案2辨为脾胃湿热,熏蒸蕴结于口唇,故以白术、茯苓、苍术、佩兰、砂仁、厚朴、黄连、栀子清解脾胃湿热,佐用知母清热润燥,以滑石、竹叶、甘草导热下行而收全功。

更多中药材
  • 我们在临床上呢,常见的问题归结一点就是两个字代谢。往往患者会说我现在消化不好,光吃不拉,或者说吃得多拉得少,大便就有点费劲了。这个费劲呢,并不是干燥,只是大便呢,便条变细啊。上厕所待的时间比较长,患者的心理上就感觉这事特别不正常,是否问题特......
  • 前几天我看了一个小患者啊,年轻不到30岁,然后他就是有胃胀,身上没劲儿,平时呢吃点饭就饱,有打嗝儿,也没精气神儿,有时候呢还有胸闷的症状,嗯,甚至有咽部的异物感,他大便呢,也变得有时候就会稀一些,吃点凉的呢,就容易拉肚子。这个患者呢,从脉相......
  • 最近呢,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些患者,包括一些年轻患者有这个眼干眼涩啊,视力模糊这些症状,可能有些患者呢,因为工作原因啊,总是坐着,有一些患者可能是运动量也比较少,还有些患者就是平常由于工作关系吧,这个喝酒抽烟也比较重,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呢,他就......
  •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临床也比较常见的一个案例吧,也是我们在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这个病人呢,来看病的时候,这是一个63岁的一个男性,他来找我看病的时候,他说他主要症状就是夜尿多,之所以到我们消化科来呢,就是他除了夜尿多之外,这个腹胀症状还要......
  • 这个患者是男性, 50多岁,他来以后啊,就说医生,我这个胃啊非常难受,从他表情上也看得出是比较痛苦的,首先是他面色红,那么问诊他呢?也就是说胃疼,胃胀,就感觉胃里像有火一样,火烧火燎的,甚至胸部后啊也有这个烧灼感,看他的舌象啊,也能看出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