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浅说甘草配伍用法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以其药味之甘,善益脾胃兼能调和诸药而广泛用于临床。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和药理分析报道,结合多年来对甘草在临床使用的认识,总结出甘草以下配伍用法。

    甘酸化阴

    阴虚火浮是虚劳病常见的病理机转,由脾虚失运阴精亏损所致。重用甘草,取其温中益气之功,有助于精微的化充,阴液即可无缺,再以酸味药收敛上扰之浮火,火降阴润,病即可已。如肝阴虚之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舌干质红,脉细弦数,则配生白芍;心阴虚之烦躁失眠,盗汗,舌红且光,中心有直裂,脉细数,则配五味子;肺阴虚之咽燥干咳,咯血或失音,舌红苔光,脉细数,则配乌梅;脾阴虚之口干唇焦,便秘或溏少,不思饮食,舌干脉细数,则配木瓜;肾阴虚之耳鸣耳聋,眩晕,咽痛,颧红,足痿腰酸,潮热,舌红,脉细数,则配熟地黄。依据阴虚的轻重,在两味药物同等的基础上,视各脏的具体情况可将生甘草从30克渐加至60克、90克、120克不等。

    甘辛化阳

    虚劳久延不复,气衰力惫,脏腑虚寒,恢复采用温补。用辛温药物回阳,振阳,虽能改善一时的形证,但难以持久。必以大补中气之措施,方可阳热与力并增。补气仍用甘草,辛甘之药配伍于下:肾阳虚时,可见肢冷恶寒,腰酸,遗精阳痿,晨泻,舌淡苔薄,脉沉迟,则配附子;脾阳虚时,可见食少便溏,怯寒倦怠,舌淡苔白,脉虚弱,则配干姜。至于其他杂病则应视病理病机之需要,再行斟酌。一般用量甘辛同等,脾肾阳虚甚时,除适当加重甘草之量外,附子、干姜亦须随之增加。

更多中药材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