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同病异治愈头痛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案1王某,女,40岁,2009年3月6日初诊,自诉经常头痛头重,目眩,头痛甚时伴恶心、呕吐,苦不堪言,带下量多,色白如涕,胸闷纳差,曾在内科诊治,服平肝祛风之品,如天麻、龙牡、石决明等品效不佳,又进川芎、红花、延胡索、桃仁等活血之剂未果,近来因头痛加重,白带增多而求诊于妇科,观其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祛湿,方宗《傅青主女科》完带汤加减:焦白术30克,炒山药30克,芥穗炭5克,柴胡5克,陈皮3克,车前子12克,苍术6克,党参12克,炒白芍12克,泽泻9克,川芎6克,香白芷6克,菊花9克,甘草5克。5剂,水煎服,日1剂。

    服药5剂后,带下减少,头痛减缓,继以原方再服5剂,带下止,头痛未作。

    按:湿为有形之邪,重浊黏腻难去,最易阻滞经络,致经脉不利而发疼痛,本例患者头痛、头重乃水湿上蒙,清窍不利之故,完带汤虽为带下而设,然其有脾、胃、肝三经同治之功,可“开提肝木之气,补益脾土之源。”则湿有归路,故沉疾可除。

    案2李某,男,51岁,于2009年10月15日初诊。头痛半月余,前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服镇静止痛中西药多种,头痛仍时有发作,痛甚伴恶心,口干,目糊,精神不振,近几天头痛加重,周身无力,大便干结,观其面色萎黄,头痛以前额眉棱骨处为甚,腹部触之胀满,舌苔黄腻。前额乃阳明经头痛,加之腹胀便干,肠胃定有积滞,中焦湿热不化,浊气上犯清窍则头痛,立方以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克(后下),厚朴9克,枳实9克,黄连6克,木香9克,神曲12克,菊花10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日1剂。

    3日后患者复诊,药后解黑便数次,恶臭,便后自感神清气爽,头痛顿失,食欲大增,继以平胃散加减3剂以调和肠胃,诸症悉平。

    按:胃肠乃传导之腑,传化物以运水谷,肠胃失运则湿浊停聚,循经上蒙清窍,则发阳明头痛,治以和胃降浊,则浊气下降,湿有去路,清阳得复,头痛可解。

    案3孙某,男,53岁,2008年7月19日初诊。诉其头痛头晕已一年余,经医院诊为梅尼埃病,每遇劳累后发作,头痛绵绵,头晕若眩,伴恶心呕吐,心烦口苦,胸闷纳呆,耳鸣如蝉,观其面黄体胖,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乃因劳倦伤脾,聚湿生痰,痰气交阻,化火上逆所致,治以泄热化痰降逆,以温胆汤加减:竹茹9克,枳壳6克,陈皮6克,半夏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天麻12克,磁石12克,丹参10克。4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日后复诊,头晕头痛减缓,效不更方,继以原方加菊花9克,神曲9克。5剂,每日1剂,以图根治。一月后随访,再无头痛头晕之苦。

    按:患者头痛头晕为痰热上蒙清窍之故,河间有:“无痰不眩,无火不晕”之谓,温胆汤善清痰热而加平肝镇静降逆之天麻、磁石与活血之丹参共起化痰清眩,通络止痛之效。

更多中药材
  • 这位是一个女性患者,它所表现出来的虽然在夏天也是一种什么怕冷的状态,畏寒肢冷,乏力汗出,不但怕冷,而且还爱出汗,越出汗身体感觉越凉,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再者,食欲不振,用她的话来说,我就是体质特别的虚弱,那这个就是她一身怕冷的症状。再者,就是......
  • 那么这个上火其实在医学上,它确实有着它自己的定义,什么定义?就是上火是指一类各种因素导致的头面五官出现的这种红、肿、热、痛,这一类病症的一类总称。那么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例上火的案例,就是一个青少年患者,他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这位患者,他来诊......
  • 这样一种症状,那么这样的人群其实现在太多了,我告诉大家,凡是这种消化系统疾病,无一例外全是吃出来的,要么你吃的少得病,要么你吃的多还得病,再者你不按时吃也得病,消化系统疾病,都是吃出来的。胃强脾弱,临床表现就这两大症状。胃强,这种强,其实是......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的女性患者,她被诊断为左乳的恶性肿瘤,这次来诊,她告诉我现在左乳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之后,已经是一年十个月了。这次来主要目的胸胁部还是有一些胀痛的感觉,而且就是感觉这种刀口的一个疼痛部位非常的固定,而且疼痛的非常明显,已经影......
  • 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他来找到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过敏性鼻炎发作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就会打喷嚏,流鼻涕,有的时候是清水样的,有的时候表现这种淡黄色的,这几天症状比较严重了,鼻子虽然通气儿,但是总感觉有一些不通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