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慢性唇炎的辨证治疗

    慢性唇炎又称剥脱性唇炎、慢性光化性唇炎。以唇黏膜红肿、糜烂、皲裂、脱屑为特征,时轻时重,日久不愈。此症相当于中医文献记载的“唇风”、“紧唇”。病因可能与日光照射、外用药物及某些不良习惯(如舐唇、咬唇等)有关。

    笔者临床体会,慢性唇炎可分为“胃经风火”以及“脾经血燥”两种症型,可分别配合清热泻火、凉血疏风,或凉血润燥、祛风清热之品调理。

    “胃经风火”证,属于风热之邪外袭,影响口唇。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刚开始嘴唇发痒、颜色红、肿痛,之后则可能破裂流水,伴见口臭,易口渴,喜冷饮,便秘,舌苔黄,脉滑数。

    治疗原则以清热泻火,凉血疏风为主。可用双解通圣散(防风、荆芥、当归、白芍、连翘、白术、川芎、薄荷、麻黄等),或用紫地汤(含紫荆皮、荆芥穗、防风、细辛、生地黄、赤芍、薄荷、牡丹皮等)进行调养。

    “脾经血燥”证,多数发病缓慢,表现为唇部肿胀,干燥如火烧,破裂脱屑。或干裂流水,小便黄赤,舌少津,脉数。

    多因进食辛热,湿热内蕴化火、化燥所致。治宜凉血润燥,祛风清热。可用四物汤加味(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加僵蚕、蝉衣等),或四物消风饮(含生地、当归、川芎、赤芍、防风、荆芥穗等)调养。(曹淑芬)

更多中药材
  • 有些女孩从月经开始就有痛经问题,轻度下腹痛,经过后,逐渐缓解;严重腹痛难以忍受,面色苍白,身体瘦,声音低,甚至伴有昏厥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痛经,在未婚妇女中更为常见,大多数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不久开始发病,腹痛主要位于下腹中部,喜欢热,......
  • 胆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较多。胆道蛔虫需要与上腹部其他急腹症进行鉴别,如胃痉挛、急性胃炎、胰腺炎、胆石症、胆道蛔虫和胆石症并存,有时很难识别。因此,当诊断不明确时,西医镇痛解痉,掩盖症状,延误诊断;中药因煎药费时,呕......
  • 现代名医施金墨先生从医60多年,博览医籍。他在古今中外都在寻找。他学习严谨,医理透彻,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尤其是善用对药。现总结施老治疗失眠的经验,介绍如下:辨证施治分九法。施老将临床上看到的失眠分为四种情况:睡眠不能;睡眠时间短,醒来......
  • 胆石症是一种由胆汁沉积、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病或胆固醇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它是消化道的常见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胆石症的自然人口发病率约为7.8%。据报道,胆结石与胆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随着胆结石数量的增加,胆结石的风险也在增......
  • 组成 柴胡10克,瓜蒌根12克,当归9克,红花6克,甘草6克,穿山甲(炮)10克,大黄(酒浸)3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0克。功效 活血祛瘀,通络散结。主治 跌仆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亦可用治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