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从脾肾论治腹膜纤维化

    孟立锋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与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相比,具有价格低廉、节省资源、操作简便及早期生存率和保护残余肾功能较佳的特点。虽然腹膜透析技术不断改进,但在1~4年内,仍有约3%~36%的病人出现腹膜超滤衰竭,而腹膜纤维化是导致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由于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药物多处于研究阶段,人们把目光转向中医药。综合近年的相关研究,具有扶正或活血功效的中药及其制剂如黄芪、丹参、川芎嗪等可多靶点干预腹膜纤维化过程。

    那么,如何从中医找到防治腹膜透析腹膜纤维化的理论切入点呢?腹膜透析是在腹腔内放置一根腹透管,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向腹腔内注入透析液,通过扩散和渗透原理以清除机体代谢废物和潴留过多的水分,同时由透析液中补充必要的物质。可见,腹腔及腹膜,是腹膜透析得以进行的场所。《黄帝内经》指出“脾主大腹”,明确提出了脾在腹腔组织及其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腹膜的转运功能与脾功能有密切相关性。在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透析患者腹腔中每天要灌入大量的腹透液并要留腹一定时间,这样就人为造成水湿困脾的病理局面。日久脾主运化功能不及,导致腹透患者透析效能减低,超滤减少,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改善不佳,最终,可能出现腹膜超滤功能丧失。

    另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本虚多属脾肾亏虚,而脾肾亏虚是痰、瘀产生的主因。脾失输布,不能“升清”,肾失开合,不能“泌浊”,故湿浊或痰湿内停,停而成饮,凝聚成痰。慢性肾脏病病程中见胸闷脘痞,纳呆,恶呕,身重困倦,甚至神识昏蒙,均为湿浊或痰湿作祟的表现。慢性肾衰竭患者病程较长,可因脾肾气虚无力推动致瘀,或脾肾火衰,温煦无权而致瘀,或阴虚火旺灼血为瘀,或湿浊痰阻,气机不畅,郁而成瘀。所以慢性肾衰竭患者瘀血证候极为多见,症状常见面色黧黑或晦黯,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局部固定性疼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等。痰湿和瘀血之邪在慢性肾衰病程中广泛存在,因此,当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在外邪侵袭、药毒、内伤等因素影响下,痰湿和瘀血之邪易在腹腔受损络脉处停聚、互结,日久则积于腹部络脉,使腹腔络脉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病理表现为腹膜纤维化。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从补益脾肾入手,化痰祛瘀为法来防治腹透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研究初步显示,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中药可以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和营养状况,提高腹膜透析治疗效果,拮抗腹膜纤维化,保护腹膜功能,延长腹膜透析时间,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更多中药材
  • 郭晓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毒性心肌炎通常以心悸,心前区痛,心胸憋闷,面色苍白,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中医多种疾病相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虽无专门记载,但有与本病相似症状的描述。如《黄帝内经》中即有“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 笔者在临床中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某些血管性皮肤病,获效较好。基本方丹参30克,当归10~12克,赤芍10~15克,红花6~10克,牛膝10~15克,桃仁10~12克。亦可据不同病变随症加味,水煎服,每日一剂。案例过敏性紫癜:刘某,女,19岁。......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应......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笔者最近因饮食不节,出现腹胀、腹痛,自认为胃肠功能良好,而未予重视。但胀痛之症状逐渐加重,夜间常痛醒。虽大便不干但很难解,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稍弦数。因按压腹部则痛甚,辨为阳明腑实证,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厚......
  • 孙国印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李某,女,55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双眼反复流泪半年余。患者平素流泪,遇风更甚,伴视物不清,头晕乏力,气短,纳差,双手甲床色泽青紫,舌苔薄白,脉细涩,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为“功能性溢泪”,并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