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文人与药名诗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巴,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药诗《采地黄者》。白居易的诗涉及咏药者多达百首,《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作者通过采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南宋的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南宋淳照熙十五年,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这些自然景象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家、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石膏、吴萸、防风、栀子和紫草、海藻、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最擅长药名文学的,当推宋人陈亚。他写过一百多首药名诗,传颂一时。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及《赠祈雨僧》:“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之类,皆脍炙人口。陈亚还另作药名《生查子•闺情》三首,深沉婉约。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文中涉及的药物有相思子、薏苡仁、白芷、紫苏、苦参、狼毒、当归、远志、樱桃、菊花、茴香。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宁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其中包含有禹余粮、瞿麦、苁蓉、半夏、珍珠、桂枝等几味药。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蠋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词中含有莨菪子、羊踯蠋、石榴、麝香、相思子、荜拔、续断、代赭石八味中药。显然,这三首“生查子”,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这是他用诗写药名的经验总结。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这是清末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远志》诗。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均入药,根为远志,茎为小草。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心境和愤世之情。

更多中药材
  • 当时年轻也没当回事儿,嗯,现在他已经是中年了,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了,他平时呢,就是经常吃一些拉唑类药,我们叫做质子泵抑制剂,大家所说的叫什么什么拉唑,但是呢都没有什么效果,就是说他总是有烧心,反酸水儿倒是不多。但是每天都要吃药,有时候呢,消......
  • 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是从外地来一个患者,今年不到40岁,也是一个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自己认为啊,家里负担非常重,说他有焦虑症四年了,现在一直吃的是抗焦虑的药物。他说这个从小呢,受这个父亲影响也挺大,他父亲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导致他呢就是思虑比......
  • 今天呢,跟大家聊几个症状,看看大家身体上是否有这方面问题。那几个症状主要是乏力,一动就爱出汗,有的人是一吃饭就出汗,平时睡觉呢容易流口水,甚至是一受凉呢就爱流清鼻涕,还有一些患者就会出现大便小便急,憋不住尿。这些情况到底问题出现在哪儿呢?下......
  • 关于口苦口干口臭这个症状在临床是多见的,还见于许多年轻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口臭,大家一般呢都是先看看牙科,有没有牙周炎呢这个表现,口苦口臭跟中医有什么关系呢?首先跟大家说它就是一个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肯定跟脾胃有关了,还有呢跟肝有关,肝气郁结......
  • 大家会经常的提到肾虚,一般呢,就是说男的肾虚比较多啊,女性会有肾虚吗?女性的肾虚表现有哪些呢?首先跟大家说女性也有肾虚,但是女性肾虚有什么表现呢?那肯定跟男性不一样,首先看一下就是造成女性肾虚的有哪些原因呢?第一点就是久病耗伤啊,也就是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