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螲蟷

    《中药大辞典》:螲蟷拼音注音Zhì Dānɡ别名

    土蜘蛛、蛈蝪(《尔雅》),颠蟷虫(《本草拾遗》),蛈母(《纲目》)。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螲蟷科动物螲蟷全虫

    原形态

    体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余。全身黑褐色。头胸部比腹部较大,口小,位于头端,适于吮吸;头胸部上面前端有单眼4对;下面有附肢6对,第1对螯状,第2对为脚须,似触角,雄者末节膨大成交配器。余4对为步足。胸部背面中央有U状沟。腹部卵圆形,有7对白色带纹,前腹面中央有生殖孔,并有生殖板覆盖。尾端有疣状纺锤突2对,尖端有小孔,内通纺绩腺,能分泌粘液,而抽丝。

    穴居土中,抽丝作圆筒形的巢,上面有椭圆形的盖,可以启闭;常仰开其盖,俟其他小虫误入而捕食之。

    性味

    ①《本草拾遗》:"有毒。"

    ②《陆川本草》:"咸,寒,有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主一切丁肿,附骨疽蚀等疮,宿肉赘瘤,烧为束和腊月猪脂敷之。亦可同诸药为膏,主丁肿出根。"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螲蟷拼音注音Zhì Dānɡ别名

    土蜘蛛、颠蟷虫

    英文名Trap spider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尔雅》郭摸注: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DIEYANG。

    2.《酉阳杂俎》:颠蟷,案深如蝴穴,网丝其中,士盖与地平,大如榆荚,常仰扞其益,伺蝇匪过,飘翻盖捅之,才人复闭,与地一色,无隙可寻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螲蟷科动物螲蟷的全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ouchia pavlovi Schenkel

    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晒干。用时焙干研末。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穴居土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态

    螲蟷,体长椭圆形,长10mm,头胸部大于腹部。口小,位于头端,头胸部上面前端有单眼4对。下面有附肢6对,第1对螯肢,第2对为脚须,似触角。雄者末端节膨大成交配器。其余4对为步足。胸部背面中央有U状沟。腹部卵圆形,前腹面中央有生殖孔,并有生殖板覆盖。尾端有疣状纺缍突2对,尖端有小孔内通纺绩腺,能分泌粘液而抽丝。全体呈黑褐色,腹部有白色带纹7对。

    归经

    心经

    性味

    味咸;性寒;有毒

    注意

    《中国药用动物志》:“本品有毒,用之宜慎。”

    功能主治

    解毒蚀疮。主疔疮肿痛;附骨疽;赘疣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主一切丁肿,附骨疽蚀筹疮,宿肉鼓癌,烧为末和腊月猪脂效之。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遍山红拼音注音Biàn Shān Hónɡ别名暴牙郎、秤杆菜(《贵州民间药物》),满山红、三叶藤(《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尖子木的全株或根。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丛林。分布我国西南部......
  • 拼音注音Bì Qiào Jiānɡ别名樟柳头、广东商陆、白石笋、山冬笋、水蕉花、象甘蔗来源姜科闭鞘姜属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ig)Smith,以根状茎入药。四季可采,以秋末为宜,洗净切片,蒸熟晒干。性味辛、酸......
  • 《中药大辞典》:霸王七拼音注音Bà Wánɡ Qī别名万年炦、炦七。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凤仙花科植物野风仙花的块根。9~12月间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凤仙花“条。性状干燥块根呈纺锤形或长椭圆形,长约2~4厘米,相约1......
  • 《中药大辞典》:霸王根拼音注音Bà Wánɡ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蒺藜科植物霸王的根。春、秋采挖,晒干。用时切段。生境分布生于荒漠地带砂砾质河流阶地、低山山坡、碎石低丘和干河床。分布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原......
  • 《全国中草药汇编》:霸王鞭拼音注音Bà Wánɡ Biān别名刺金刚、金刚纂来源大戟科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 Boiss.,以全草(乳汁)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微苦、涩,平。有毒。注意毒性剧烈,用时宜慎。功能主治祛风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