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竹叶柳蒡汤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三:竹叶柳蒡汤处方

    西河柳15克 荆芥穗 蝉蜕 薄荷 甘草 知母(蜜炙)各3克 炒牛蒡子 葛根各4.5克 玄参6克 麦门冬9克 竹叶30片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清宣肺胃。治痧疹透发不出,咳嗽喘急,烦闷躁乱,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西河柳、牛蒡子、竹叶为君,辛凉宣透,清热开泄,解肌发表;蝉蜕、薄荷、葛根、荆芥为臣,辛透泄热,解表祛风;知母、玄参、麦冬为佐,清热解毒,滋阴凉营;甘草为使,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同用,能解肌透疹,故治痧疹透发不出者。

    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方剂学》补。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三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组成

    西河柳五钱(15克)、荆芥穗钱(3克)、干葛一钱五分(4.5克)、蝉蜕一钱(3克)、薄荷叶一钱(3克)、鼠粘子(牛蒡子)一钱五分(4.5克)、知母一钱(3克)、玄参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麦门冬三钱(9克)、竹叶三十片(3克),甚者加石膏五钱( 15克)、冬米一撮(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透疹解表,清热生津。

    主治

    痧疹初起,透发不出,症见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手足口病及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症。

    1.手足口病:以本方联合利巴韦林治疗62例,与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60例对照。两组常规护理相同,且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疗程均为5日。疗效评定以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愈合为治愈。结果:治愈23例,有效35例,无效4例。(《当代医学》2011年第4期)

    2.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本方加减治疗38例。同时做好休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疗效评定以临床症状缓解、阳性体征转阴,尿检正常为痊愈。结果:38例均痊愈。平均疗程12日,半年随访无复发。(《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12期)

    方解

    西河柳“近世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功专发麻疹”,故为麻疹透发不出的要药;葛根、牛蒡子、蝉蜕、荆芥、薄荷既协助西河柳透疹,又开宣肺气;竹叶、知母、玄参、麦门冬清泄肺胃,生津止渴,其中竹叶尚能清心利尿,导热下行,具有清上导下之功,四药合用,使热去则烦闷躁乱之证除,阴充则唇干口渴之证愈;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如此配伍,发散而无助热伤津之扰,清里而无凉伏气血之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透疹的良方。

    临床以麻疹透发不出,并见喘嗽、发热、烦躁、苔薄黄而干、脉数为辨证要点。喘咳甚,加枇杷叶、前胡、白前;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大青叶;疹色暗红,加牡丹皮、赤芍;热甚,加连翘、石膏;麻疹未透,里热不甚,减知母、玄参、麦门冬。临床使用注意麻疹热不甚,阴津未伤者,不宜使用,恐有邪毒内遏之弊。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尚见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神经性皮炎、痤疮、药物性皮炎、银屑病等病症。

    方歌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摘录明·《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八味地黄汤加生铁落。功能主治咳逆喘急。临床应用哮喘:一少年哮喘者,其性善怒,病发寒天,每用桂附地黄汤及黑锡丹而平。一次用之未效,加生铁落于八味汤中,一剂而愈。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三引《药性纂要》......
  • 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5钱,山药5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川芎1两,肉桂1钱。功能主治补肾水以制火。主少时不慎酒色,又加气恼而得头疼,不十分重,遇劳、遇寒、遇热皆发,倘加色欲则头岑岑而欲卧。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后,去川芎,加白芍、......
  • 处方奇良(即土茯苓)、当归、川芎、茯苓、橘皮、金银花、通草、大黄。功能主治妇人头疮,起因于带下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兼用坐药。摘录《汉药神效方》......
  • 《治疹全书》卷下:八味平胃散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神曲(炒)、川芎、麦芽、香附(酒炒)。功能主治疹后脾胃两伤,吐泻交作。用法用量煨姜为引。摘录《治疹全书》卷下《易简方》:八味平胃散处方厚朴3两半,苍术5两半,橘红3两半,甘草1两,缩砂......
  • 处方蜀椒(去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盐(研)1两,石硫黄(研)1两,腻粉(研)1两,白僵蚕(炒)1两,柏皮1两,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皮破肉痛,或瘙痒脓水。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涂之;湿则干敷。摘录《圣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