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滋阴大补丸

    组成

    熟地黄二两(60克)、牛膝一两半(45克)、山药一两半(45克)、山茱萸一两(30克)、杜仲一两(30克)、茯苓一两(30克)、巴戟天一两(30克)、五味子一两(30克)、小茴香两(30克)、肉苁蓉一两(30克)、远志一两(30克)、石菖蒲半两(15克)、甘杞子半两(15克)。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枣肉捣和,蜜丸。每服9克,每日2次,盐开水或黄酒送服。

    功效

    益肝滋肾。

    主治

    腰膝酸软,下肢无力,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心神不安,男子遗精,女子带多,舌红苔少,脉弦细。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肾病等病症。

    高血压肾病:本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肾病33例,对照组29例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症状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增高≥35%、血肌酐(Scr)降低≥35%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增高≥20%、血肌酐(Scr)降低≥20%为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体征未减轻或加重、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血肌酐(Scr)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30.3%),有效14例(42.4%),无效9例(27.2%),总有效率72.7%。对照组显效4例(13.7%),有效8例(27.6%),无效17例(65.3%),总有效率41.3%。(《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中熟地黄、枸杞子滋阴补肝肾,水足以济火;肉苁蓉、巴戟天入肾经血分,小 茴香入肾经气分,同补命门相火不足,火旺土强则脾能健运;牛膝、杜仲强体以助肾;茯苓、山药渗湿健脾;山萸肉、五味子滋补肺肾以固精气;石菖蒲、远志安神通心以交肾;大枣调和诸药。共奏滋养肝肾,养血通脉之功。

    滋阴大补丸阴阳双补,养血活血,祛浊活络,通补兼施,但应注意补气滋阴之熟地黄等,易造成壅中腻胃之弊,尤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容易造成浊毒滞留的情况,故运用时不宜用量过大,且应佐以行气宽中的小茴香等以达到补益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现代研究

    早期文献报道本方可治疗神经衰弱、男子不育等病症。

    方歌

    无。

    摘录明·《医方考》录朱丹溪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熟地5钱,人参1-2钱或5-7钱,麦冬2钱,山药1钱5分,山萸肉1钱5分,丹皮1钱,茯苓1钱,肉桂5分,泽泻5分,五味子5分,川附子5分。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温服。各家论述先天无形之火乃真阳之火,人身无此火......
  • 处方桂枝1钱,桃仁1钱,延胡1钱,木通1钱,大黄1钱,乌头8分,丹皮8分,牵牛子(别末)8分。功能主治疝气。用法用量水煎,临用点牵牛子末服。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五引福井氏方......
  • 别名知母汤处方知母(焙)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泽泻3分,石膏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伤寒数日不解,心躁烦乱,小腹胀急,脐下闷痛,大渴喘乏。用法用量知母汤(《普济方......
  • 处方当归、地黄、荆芥、防风、石膏、升麻、玄参、丹皮。功能主治面肿连齿痛,出血。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 处方紫菀2两,细辛2两,甘草(炙)2两,款冬花3两,桂心1两,牡蛎1两,豉1两,竹叶1把。功能主治小儿逆气而喘,久嗽伤肺。用法用量水7升,煮2升,五岁服5合。不知加。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