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刚口摆

    《中药大辞典》:金刚口摆拼音注音Jīn Gānɡ Kǒu Bǎi别名

    黄栀子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海桐科植物狭叶海桐果实全草。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中。分布广东、江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南部。

    原形态

    常绿灌木,高1~2米,全体无毛。叶散生或聚生于枝顶,呈假轮生,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22厘米,宽0.6~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中脉在上面微凹,下面隆起。伞房花序生于枝顶;花淡黄色,花梗细,长6~10毫米;萼片5,三角形;花瓣5;雄蕊5;雌蕊无毛。蒴果梨形或椭圆球形,成熟时裂为3丬。种子黄红色,长5~7毫米。

    性味

    味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除湿。治黄疸,子宫脱出。

    复方

    ①治黄疸:金刚口摆果实或全草一两。煨水服。

    ②治子宫脱出:金刚口摆全草一两,煨水服;再将药渣捣绒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金刚口摆拼音注音Jīn Gānɡ Kǒu Bǎi别名

    黄栀子、斩蛇剑、金刚摆

    英文名Fruit of Oleanderleaf Pittosporum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海桐花科植物狭叶海桐的果实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var.neriifolium Rehd.et Wils.[P.cavaleriei Lev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地林中或林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江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南部、广西等地。

    原形态

    狭叶海桐 常绿灌木,高0.8-2m。全株无毛。叶散生或聚生于枝顶,呈假轮生状;叶柄长3-10mm;叶片狭披针形、披针形或条形,长6-22cm,宽0.6-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不明显,上面中脉微凹,下面隆起。花序伞形,生于枝端,有花数朵;花梗细,长6-10mm;花淡黄色,有香气;萼片5,三角形,长约1mm,有睫毛;花瓣5;长约1cm;雄蕊5;雌蕊无毛。蒴果梨形或椭圆球形,长1.6-2.3cm,成熟时裂为3片,果皮革质。种子红色,长5-7mm。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归经

    肝;胆经

    性味

    微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主黄疸,子宫脱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打绣球拼音注音Biān Dǎ Xiù Qiú别名地草果、红顶珠、顶珠草、底线果、地红参、地红豆、地胡椒、月月换叶、连线草[云南]来源玄参科羊膜草属植物羊膜草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
  • 《全国中草药汇编》:饱饭花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别名小叶珍珠花、乌饭子、米饭花来源杜鹃花科饱饭花Vaccinium laetum Diels,以枝叶、果实入药。生境分布四川。性味枝叶:苦,平。果:酸、甘,平。功能主治枝叶:主治偏头痛......
  • 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Guǒ别名乌饭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西南越橘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laetum Diels[V.mandarinorum Dielsvar.laetum(Diels)Metc......
  • 《中药大辞典》:饱饭花枝叶拼音注音Bǎo Fàn Huā Zhī Yè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小叶珍珠花的枝叶。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治偏头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饱饭花枝叶......
  • 《全国中草药汇编》:驳骨丹拼音注音Bó Gǔ Dān别名小驳骨、细叶驳骨兰、臭黄藤来源为爵床科裹篱樵属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 vulgaris Nees [Justicia gendarussa L. F.]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