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养荣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养荣汤别名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淳祜新添方》卷五)。

    处方

    黄耆 当归 桂心 甘草(炙)橘皮 白术 人参各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X克 远志(去心,炒)15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口燥,咳嗽痰白,消瘦肤干。或外疡溃后气血不足,寒热不退,体倦瘦弱,食少气短,疮口久不收敛者。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220毫升,姜3片,枣2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服。

    遗精、滑泄加龙骨,咳嗽加阿胶。

    备注

    方中熟地、当归、白芍补血养阴,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甘草补气益脾,且可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远志、五味子宁心安神;桂心能导诸药人营生血;陈皮理气,使诸药补而不滞。诸药组合成方,共成养血益气,宁心安神之剂。故对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诸证可以治疗。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女科百问》卷上:养荣汤处方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 姜黄 当归 川姜 青皮 五加皮 牡丹皮 海桐皮 白芷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妇女血海虚弱,心中恍惚,时多惊悸,或发虚热,经候不调。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生姜5片,乌梅1个,清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万病回春》卷二:养荣汤处方

    当归 川芎(去毛)白芍(酒炒)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远志(甘草水泡,去骨)石葛蒲(去毛)陈皮 乌药 白茯苓(去皮)枳实(麸炒)半夏(用生姜、牙皂、 白矾煎水浸二三日)南星(同上制)黄连(姜汁炒)防风 羌活 秦艽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

    治风中血脉,四肢不举,口不能言,及痰迷心窍,人事不省,舌强不能言语,痰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上药锉作一剂,加生姜3片,竹茹1团,水煎去滓,入童便、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更多中药材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医宗说约》卷四:安蛔理中汤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呕,加半夏、陈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黄连、细辛;大便秘结,加大黄。摘录《医宗说约》卷四《医学入门》卷四......
  • 处方白茅根20-30克,龙骨15-25克,牡蛎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黄6-10克,藕节炭(或藕汁)20-30克。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止血。主血热壅盛,迫血妄行。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时,煮沸20分钟即可......
  • 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桂1钱,山药1两,巴戟天5钱,蛇床子3钱,附子5分,茯苓3钱,远志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寒邪,而发奔豚,如一裹之气从心而下,直至于阴囊之间,其......
  • 处方党参4钱,炮姜6分,当归2钱,半夏1钱,茯苓3钱,白术1钱,厚朴1钱,砂仁1钱,桑皮2钱,杏仁3钱,苏子1钱5分,陈香橼皮6分。功能主治脾痹。摘录《医醇剩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