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逍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处方

    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

    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逍遥散处方

    甘草(炙微赤)15克 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 柴胡(去苗)各3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疏肝养血,健脾和中。治肝郁血虚,五心烦热,或往来寒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胸闷胁痛,减食嗜卧,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伤寒论》:逍遥散组成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各十分(各6g)

    用法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泻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方解

    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达于四末所致。此“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唯气不宣通,是为逆冷。”阳郁于里,而不外达,则身微热;肝郁脾滞,气机不畅,则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治宜透解郁热,疏肝理脾。方中柴胡条达肝气解肝郁,透热外出解郁热,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芍药与柴胡相配,散收同用,既补肝体,又利肝用,使柴胡升散而无伤阴血之弊。枳实行气消痞,理气开郁,,为佐药,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肝脾并调,加强疏畅气机,升清降浊之功。与芍药合用,又可调理气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与芍药同用,又缓急止痛。全方四药,配伍严谨,柴、芍相配以治肝;枳、草相伍以治脾,肝脾并调,为疏肝理脾的基础方,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郁气滞与肝脾不和诸证。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临床以手足不温,胁肋或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等属于肝脾不和者。

    3.使用注意热盛厥甚的热厥证和阳衰阴盛的寒厥证,忌用本方。

    方歌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补,阳气内郁成厥逆,疏肝理脾此方主。

    摘录《伤寒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沥青2斤半,威灵仙1两,蓖麻子120枚(去壳,研),黄蜡2两,乳香1两(另研),没药1两(另研),真麻油(夏)2两(春秋3两,冬4两),木鳖子(去壳)28斤(切碎,研)。制法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匀,须慢慢滴入水中,不粘......
  • 《痘疹金镜录》卷四:保婴百补汤处方当归、芍药、地黄、白术、人参、茯苓、山药、甘草。功能主治调补气血,资养脾胃。主痘疹9日浆足,无他症。实热血热痘,8-9日无他症。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各“保婴百补丸”(见《痘学真传》)。气虚证,加黄耆1钱,......
  • 处方牛黄1钱,胆星1钱5分,琥珀1钱5分,珍珠1钱5分,滑石2钱,茯神2钱,远志2钱,麝香6分,朱砂6分,大黄(9蒸9晒)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或胎惊,脐风撮口,天吊夜啼。用法用量每服4-5分,灯心汤调下。摘录《玉案》卷六......
  • 处方羌活6分,麻黄6分,生地4分,黄柏4分,升麻4分,甘草4分,黄连4分,归身4分,防风3分,川芎3分,黄芩(酒洗)3分,藁本3分,柴胡3分,干葛3分,苍术3分,红花2分,细辛2分,苏木2分,陈皮2分,白术2分,吴萸1分,连翘1分。功能主治......
  • 别名稀痘丹处方麝香5厘,朱砂1钱,大蓖麻子36粒(去壳取肉,拣肥白者)。制法先将朱砂为末,次入麝香研匀,后将蓖麻子肉加入一处,共为细末,须要端阳午时,洁诚合制。功能主治预防痘疮。主用法用量稀痘丹(《痘疹会通》卷四)。每年端午即搽一次,不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