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下瘀血汤

    出处

    下瘀血汤,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瘀血汤(《普济方》)、大黄䗪虫丸(《古方选注》)。

    组成

    大黄二两(9克)、桃仁二十枚(9克)、䗪虫(土鳖虫)二十枚(9克)。

    用法

    上为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现代临床亦可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祛瘀活血,泻下通经。

    主治

    主治产妇瘀阻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经水不利,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或弦细涩。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冠心病心绞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病症。

    1.肝硬化:下瘀血汤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52例,疗程3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显效23例,好转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85%。(《河北中医》2009年第3期)

    2.子宫腺肌病:以下瘀血汤合四逆散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28例,3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观察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痛经评分、月经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

    3.卵巢囊肿:下瘀血汤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患者45例,疗程5个月。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总有效率95.6%。(《陕西中医》2007年第3期)

    4.冠心病心绞痛:本方加减配合常规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3例,与口服复方丹参片配合常规治疗53例随机对照,疗程均为15日,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浙江中医杂志》2007年第1(J期)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本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40例,以临床表现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经14~42日治疗后痊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第10期)

    方解

    方中大黄荡涤瘀血,桃仁活血化瘀,䗪虫逐瘀破结,三味相合,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

    下瘀血汤临床应用广泛,还可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血瘀腹痛、血瘀狂躁、血瘀漏下等病症。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可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的程度;桃仁改善血流阻滞;丹参、䗪虫等改善肝内微循环,抑制肝纤维增生,防止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方歌

    下瘀血汤黄桃虫,干血风结脐下痛。抵当汤将水蛭加,破血镇狂奏奇功。

    摘录汉·《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半硫丸别名半桃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处方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制法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除......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半硫丸别名半桃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处方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制法上药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除......
  • 处方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黄(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上等分。炮制以生姜自然汁同熬,入干蒸饼末搅和匀,入臼内杵数百下,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治心腹一切倂癖冷气,及年高风秘、冷秘或泄泻......
  • 处方半夏、紫苏叶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加蛤粉、神曲、蜘壳灰各等分,为末,以桃仁泥5钱,瓜蒌瓤1枚为丸。功能主治夏月无汗成久嗽病。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苏散,与剂型不符,据《医部全录》改。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一......
  • 处方神曲 半夏 猪苓各等分制法上药研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燥湿利水。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用法用量每服10~15克,温开水送下。摘录《医学正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