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生化汤处方

    当归24克 川芎9克 桃仁14粒(去皮、尖,研)黑姜1.5克 炙草1.5克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温里定痛。治产后血瘀留瘀,恶露不行,血块内结,小腹冷痛。

    用法用量

    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产后七日内,或因寒凉食物,结块痛甚者,加入肉桂2.4克。产后停血不下,半月外尚痛,或外加肿毒,或身热,食少倦甚,加三棱、蓬术、肉桂等,攻补兼治,其块自消。

    备注

    方中重用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为君;川芎行血中之气,桃仁活血祛瘀为臣;黑姜入血散寒,温里定痛为佐;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傅青主女科》:生化汤组成

    全当归八钱(24g) ,川芎三钱(9g), 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 ,干姜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2g)。

    用法

    童便、黄酒各半煎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黄酒同煎。

    功效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解

    本方证为产后血虚受寒,瘀血内阻胞宫所致。寒凝血瘀,阻滞胞宫,败血不下,不通则痛,故见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本病主证为腹痛;辨证依据为恶露不行;病机为血虚有寒而兼瘀滞。治宜养血祛瘀,温经止痛。方中全当归味辛甘而性温,一药三用:一取其补血之功,以补产后血虚之不足;二取活血之用,以化瘀生新,寓生新于补血之中,生新不致留瘀,化瘀而不伤血;三取温经散寒之效,以治小腹冷痛。故最适合产后虚、寒、瘀之病机,故重用为君药。川芎活血行气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共为臣药,助君药活血祛瘀,以治恶露不行。因产后血虚夹寒,故配炮姜入血分,温经散寒以止痛;黄酒温经行血,助药力通血脉;二者配伍重在温经散寒止痛,以治小腹冷痛,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养血与活血并用,有化瘀生新之功,故有“生化”之名。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妇女产后常用方剂,以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疼痛、人工流产及引产所致的阴道不规则流血属血虚有寒夹瘀者。

    注意

    本方药性温燥,如血热而有瘀滞者,则非本方所宜。

    方歌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摘录《傅青主女科》
更多中药材
  • 别名安睡如神汤处方茯苓1钱,茯神1钱,白术1钱,山药1钱,寒水石(煅)1钱,枣仁1钱,远志7分,炙草7分,朱砂5分,人参4分。功能主治通宵不寐。用法用量安睡如神汤(《医学集成》卷三)。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 处方人参3钱,玄参1两,茯苓3钱,白薇1钱,麦冬5钱,生地5钱,天花粉3钱,炒栀子3钱,白芍1两,柴胡5分,甘草1钱。功能主治阴血不归于阳气之中所致阳厥,日间忽然发热,一时厥去,手足冰凉,语言惶惑,痰迷心窍,头晕眼昏。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袖珍小儿》卷六:安和散处方木香、当归、川芎、前胡(去芦)、柴胡(去芦)、青皮(炒)、桔梗(炒)、甘草(炙)、赤茯苓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冷热不调泻。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空心服。摘录《袖珍小儿》卷六《女科指南》......
  • 处方罂栗壳2钱半,木香2钱半,甘草2分,地榆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 处方人参量须稍大、牛膝3钱,熟地5钱,山茱萸4钱,枸杞子1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胡桃3个,生姜5片。功能主治气虚所致气喘而上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