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五痹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痹汤处方

    附子、姜黄(洗去灰土)、羌活、白术、防己,各一两。甘草(微炙)半两。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邪,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顺,痹滞不仁,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五痹汤处方

    片姜黄(洗去灰土)羌活 白术 防己各30克 甘草(微炙)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风寒湿邪,客留肌肤,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顺,痹滞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痹汤组成

    片姜黄(30克)、炙甘草(15克)、羌活(30克)、白术(30克)、防己(30克)。

    用法

    上药共为粗末。每次用12克,加生姜10片,水煎服。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经络不利,肢节疼痛,麻痹不仁。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病症。

    1.类风湿关节炎:本方加麻黄、桂枝、红花、白芷、葛根、附子、虎骨、羚羊角、黄芪、防风。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结果:84例患者效果显著,30例好转,5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2006年第3、4期)

    2.冠心病(个案):以五痹汤为基础。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和中;当归、川芎、丹参、赤芍养阴补血和血;远志、石菖蒲、茯神、丹参、毛冬青养心安神宁志。加三七活血化瘀止痛。三组诸药合伍,益诸一身之气,活一身之立,心脉得通,心以得养。其药理益气和血养阴通络,祛邪扶正消炎止痛,治疗1例男性冠心病患者速见奇效。[第二届国际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2005·北京)论文集]

    方解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方用羌活、姜黄、防己祛除风湿,合以白术除湿,生姜辛散。临床应用以筋骨酸痛,尤以上股肩臂为甚、举动不利为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腰骶痛,加杜仲、桑寄生;腰褪痛,加牛膝、川断、威灵仙。

    方歌

    祛风除湿五痹汤,片姜黄加炙甘草,羌活白术并防己,风湿痹痛此堪尝。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更多中药材
  •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不泻内消丸处方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
  • 《圣惠》卷十:不灰木散处方不灰木1两(用牛粪火烧通赤),延胡叶半两,子芩半两,黄药半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甘菊花半两,羌活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及未得汗,烦躁闷乱。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淡浆水1中盏,煎至6分,和滓温服,不......
  • 处方川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半,川白姜(湿纸煨)1两半,肉豆蔻1两半,(面裹煨)1两半,白术(炒)1两半,附子(去皮脐,切小块,姜汁罨1宿,炒)1两,肉桂(去粗皮)1两,丁香1两,荜茇7钱半。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
  • 处方苍术4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1斤用椒3两,去白炒黄,去椒;1斤用盐3两炒黄,去盐;1斤用好醋1升,煮泣尽;1斤用好酒1升,煮泣尽),何首乌2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3升,干枣2升,上放......
  • 处方当归1两,牛膝1两,苁蓉(各酒浸,焙干)1两,虎骨(酒炙黄)1两,真川椒(去目,出汗)1两,川萆薢(盐水煮干)1两,蒺藜(炒,捣去刺)1两,川芎1两,白附子(炮)3分,黄耆(蜜炙)3分,园白南星(炮)3分,何首乌3分,羌活3分,独活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