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葶苈子丸

    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子丸处方

    葶苈子20分(熬),贝母6分,杏仁12分(炮),紫菀6分,茯苓6分,五味子6分,人参8两,桑白皮8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肿,下气,止咳。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肿气盛者,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渐渐加至20-30丸,煮枣汁送下。

    注意

    忌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葶苈子丸处方

    葶苈子(隔纸炒)3两,防己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2两半,贝母(去心)2两半。

    制法

    上3味为末,与葶苈、杏仁拌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成水,兼上气气急咳嗽,大小便苦涩,所服利水药,反利大便,唯小便转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煎大枣、桑白皮、粳米饮送下。如小便未快,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葶苈子丸处方

    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
更多中药材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息活血丹处方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虎杖、当归、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脐......
  • 处方安息香半钱,花乳石(火煅红)半钱,血竭半钱,乳香半钱,麝香减半。制法上为细末,用蜡少许,入麻油些小同熔开,将药捻作米粒大。功能主治漏疮脓水不绝,骨中疼痛。用法用量看疮口大小深浅入药于疮孔中,以满为度;药透内,从内生肉,1-2日退出1粒,......
  •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别名雄黄丸处方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桃叶3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时气瘴疫。用法用量雄黄丸(《......
  • 处方肉桂(去粗皮)二两半,诃子(炮.取皮)二两,阿魏(细干.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当归(汤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壳)、川芎、丁香(皮)、缩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
  • 《圣惠》卷五十八:安息香散处方安息香半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连1两(去须,微炒),桃白皮1两(锉),汉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休息痢,发歇不恒,羸瘦少力。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粥饮调下。摘录《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