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物黄芩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三物黄芩汤处方

    黄芩 苦参各6克 干地黄12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养血滋阴。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人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用法用量

    上药嚼咀,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唐·《备急干金要方》:三物黄芩汤组成

    黄芩、苦参各二两(各60克),干地黄四两(120克)。

    用法

    上药研为粗末,水煎服。亦可用于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减至常用剂量。

    功效

    滋阴清热祛风。

    主治

    产后受风,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癌痛发热、春夏季烦热、红斑性肢体痛治疗等病症。

    1.癌症发热:以本方治疗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发热患者30例,患者均为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每日至少有1次体温超过37.5℃。疗效标准以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无发热现象为显效。结果:中药组显效10例(33.3%),有效16例(53.4%),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8期)

    2.春夏季烦热:以本方治疗春夏季烦热患者34例,患者均自觉周身烦热,以手足心尤甚,午后和夜问较重,或失眠、口渴、盗汗。临床以自觉症状消失,第2年不再复发为痊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经治疗时间1~4周不等,平均用药12剂,痊愈2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年第4期)

    3.红斑性肢体痛:以本方治疗红斑性肢体痛患者,临床表现双足皮肤红肿、发热,剧烈疼痛26例,其中6例有明显灼热性、电击性或刺激性疼痛,患者因此而坐卧不安,影响睡眠,甚则抱足呼叫,喜凉怕热。8例患者均于20日内症状基本消失。(《河南中医》2000年第4期)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之证,方用黄芩清热,地黄滋阴养血,苦参燥湿祛风,刚柔并用,祛风而不燥,滋阴而不腻。临床应用以产后发热而无表证者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个案报道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症。

    方歌

    黄芩苦参干地黄,妇人产后受风寒,四肢烦热头不痛,三物齐用奇效强。

    摘录唐·《备急干金要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罂栗壳2钱半,木香2钱半,甘草2分,地榆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
  • 处方人参量须稍大、牛膝3钱,熟地5钱,山茱萸4钱,枸杞子1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胡桃3个,生姜5片。功能主治气虚所致气喘而上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 处方五味子15粒,茯苓1钱,陈皮1钱,知母1钱,川芎1钱,桑白皮1钱2分,麦冬(去心)1钱2分,马兜铃1钱半,粉草5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咳嗽有血。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去核),水煎,食远服。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一......
  • 处方天冬(去心)8两,杏仁(去皮)4两,贝母(去心)4两,百部4两,百合4两,款冬花5两,紫菀3两,雪白术8两。制法上为粗末,长流水煎3次,取汁3次,去滓,入饴糖8两、蜜16两,再熬;又入阿胶4两、白茯苓4两(为末,水飞过,晒干),二味入前......
  • 处方栀仁、川连(炒)、苍术、陈皮、法半夏、香附、甘草。功能主治痰因火动,嘈杂不宁。用法用量水煎服。若久不愈,加当归、山药。摘录《医钞类编》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