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牛蒡解肌汤

    《疡科心得集》卷上:牛蒡解肌汤处方

    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山栀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功能主治

    治头面风热,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兼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上清·《疡科心得集》:牛蒡解肌汤组成

    牛蒡子(9克)、薄荷(3克)、荆芥(12克)、连翘(9克)、山栀子(9克)、牡丹皮(9克)、石斛(9克)、玄参(9克)、夏枯草(9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主治头面颈项疮疡初起,局部红肿,兼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浮数。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急性淋巴结炎等病症。

    1.流行性腮腺炎:以牛蒡解肌汤联合甲氰咪胍治疗20例,以消肿及退热的时间判断疗效。结果。平均消肿时间为3.8日,平均退热时间为1.5日。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4期)

    2.急性咽炎:以本方加减治疗76例,与青霉素静滴治疗80例对照,疗程为5日,以症状及体征的减轻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1例,显效3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临床治愈20例,显效3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75%。(《中国中医急症》2003年第4期)

    3.急性淋巴结炎:以牛蒡解肌汤发表治疗颈部急性淋巴结炎30例。以局部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局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为治愈。结果:1周内治愈16例,2周内治愈14例。(《天津中医药》2003年第4期)

    方解

    本方主要用于头面颈项疮疡。方中牛蒡子辛散风热,解毒消肿;薄荷、荆芥疏风散邪,以增强牛蒡子疏散风热之力,使邪从表解;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消痈;牡丹皮、山栀子、玄参清热泻火,凉血散血;玄参与石斛相配可滋阴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凉血消肿之功。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牛蒡解肌汤能改善凝血功能,对实验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方歌

    牛蒡解肌翘丹栀,夏枯荆薄石斛玄,疏风清热又散肿,牙痛颈毒皆可医。

    摘录清·《疡科心得集》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全蝎半两(炒)。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小儿慢惊。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郑愈方......
  • 《千金》卷三:安心汤处方远志2两,甘草2两,人参3两,茯神3两,当归3两,芍药3两,麦门冬1升,大枣30枚。功能主治产后心虚,心冲悸不定,恍恍惚惚,不自知觉,言语错误,虚烦短气,志意不定。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若......
  • 处方远志2两,白芍药2两,宿姜2两,茯苓42铢,知母42铢,紫菀42铢,赤石脂42铢,石膏42铢,麦门冬42铢,桂心30铢,麻黄30铢,黄芩30铢,萎蕤36铢,人参24铢,甘草10铢。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心热满,烦闷惊恐。用法用量本方方名......
  • 处方人参1钱5分,麦冬3钱,茯神1钱5分,白术1钱5分,菟丝子1钱5分,熟地5钱,玄参5钱,芡实2钱5分,山药2钱5分,五味5分,丹参1钱5分,莲子心1钱5分,枣仁1钱5分,沙参1钱5分,归身1钱5分,陈皮2分。功能主治劳心过度而梦遗者。用......
  • 处方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茯神半两,酸枣仁半两(酒浸,隔纸炒),当归半两,远志半两,柏子仁半两,琥珀半两,乳香2钱半,石菖蒲2钱半,朱砂2钱半。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气血虚,梦中多惊。用法用量每次30丸,食后以白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