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叉枝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叉枝藻来源

    藻类红藻门叉枝藻Gymnoganyrus flablliformis Harv.,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

    为琼胶的辅助原料,并用作缓泻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叉枝藻拼音注音Chā Zhī Zǎo别名

    丝藻、软骨红藻、扁形叉枝藻、扁枝子、鲍鱼菜、猪毛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育叶藻科植物叉枝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采摘,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生长盛期6-8月。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各地沿海。

    原形态

    藻体紫红色,直立,丛生,软骨质,扁圆,高4-10cm,宽1-1.5mm。二叉分枝3-4次,呈扇形。内层细胞小,髓部细胞大,界限明显。囊果球形,生在顶端分枝上,3-4个排成一列,在枝的两面隆起;四分孢子生在小枝上,呈不规则的四面锥形分裂。固着器小盘状。

    功能主治

    缓泻。主慢性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及拼音注音Bái Jí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英文名RHIZOMA BLETILLAE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夏、......
  • 拼音注音Bái Yè Bù Fān别名白地紫菀、大火草、牛耳朵火草、小一支箭、白头翁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钩苞大丁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rbera delauayi Franch. [G. hen-ryi Dunn]采收和储藏:......
  • 拼音注音Bái Yè Cì Gēn出处福建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野。分布福建、台湾一带。原形态福建胡颓子,又名:椬梧。常绿直立灌木,高1~2米。枝具长棘刺,幼枝被褐色鳞片。叶亚革质,倒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4.5......
  • 《中药大辞典》:白叶火草拼音注音Bái Yè Huǒ Cǎo别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门艾、大叶艾、满山香(《广西药植名录》),大白叶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夏、秋采收,洗净......
  • 拼音注音Bái Yè Guā Fù Mù别名乌骨藤、确络风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白叶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Merr.,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辛、涩,温。注意孕妇忌服。功能主治祛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