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加味枳术汤

    《仁斋直指》卷十七:加味枳术汤处方

    枳壳(制)白术 紫苏茎叶 辣桂 陈皮 槟榔 北梗 木香 五灵脂(炒)各7.5克 半夏(制)茯苓 甘草(炙)各9克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化痰消饮。治气为痰饮所隔,心下坚胀,名曰气分。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生姜4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医学心悟》卷四:加味枳术汤处方

    白术6克 枳实 陈皮 麦芽 山楂 茯苓 神曲 连翘各3克 茵陈 荷叶各4.5克 泽泻1.5克

    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利湿退黄。治伤食停滞,致生谷疸,胸膈满闷,嗳腐吞酸,目珠及皮肤皆见黄色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兼伤酒,加葛根3克;便秘,去白术,加萝卜子、黄芩。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普济方》卷一九二引《直指》:加味枳术汤处方

    枳壳(制)1分,白术1分,紫苏茎叶1分,辣桂1分,陈皮(去白)1分,槟榔1分,桔梗1分,木香1分,五灵脂(炒)1分,半夏(制)、茯苓、甘草。

    制法

    上锉。

    功能主治

    气为痰饮所膈,心下坚胀,此属气分。

    用法用量

    ①半夏以后三味用量原缺。②《丹溪心法》本方五灵脂以上诸药用各二分,半夏、茯苓、甘草各一分半。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二引《直指》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熟地5钱,当归3,山药2钱(炒),肉桂5分,茯苓1钱5分,白芍1钱5分(炒),附子5分,丹皮1钱,泽泻5分,山萸肉1钱。功能主治阳亏眩晕。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食远服。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地黄、萸肉、山药补足三阴经,泽泻、丹皮、......
  • 处方熟地、萸肉、茯苓、山药、丹皮、附子、肉桂、泽泻、人参、黄耆(炙)、白术(上炒)、菟丝子、枸杞。功能主治厥阴虚寒,大虚之吐蛔。各家论述八味地黄汤益火以消阴翳,复以参、术、耆温补脾阳;菟丝,枸杞温补肝肾之阳,胃中得温而蛔自止。摘录《证因方论......
  • 别名厚朴丸、厚朴煎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取肉,生用)1两,桂(去粗皮,取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拌令匀,炼蜜......
  • 别名回阳饮处方人参(无者,以蜜炒黄耆1两代之),附子2-3钱,干姜(炒)2-3钱,当归身3钱(如泄泻者,或血热动血者,去之),熟地数钱或1-2两,甘草(炙)1钱,白术3-4钱,黄耆(蜜炒)3钱。功能主治伤寒脉虚将绝,阴阳将脱。白喉,其痛甚,......
  • 处方大黄16铢,定粉18铢,雄黄6铢,黄芩6铢,雷丸8铢,附子1两12铢,生商陆根4两。制法煎猪膏3斤,去滓;入药,沸7上下,滤,入雄黄,搅至凝。功能主治小儿痫证。用法用量以摩顶、掌中、背胁皆遍讫。治粉粉之。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婴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