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九气拈痛丸

    《中国药典》:九气拈痛丸处方

    香附(醋制)300g 木香75g 高良姜75g 陈皮150g 郁金150g 莪术(醋制)600g 延胡索(醋制)300g 槟榔150g 甘草75g 五灵脂(醋炒)300g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苦、辣。

    炮制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导致的胸胁胀满疼痛,痛经。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注意

    孕妇禁用。

    贮藏

    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九气拈痛丸处方

    香附(炙)5千克 良姜1.25千克 黄郁金 2.5千克 莪术(炙)10千克 五灵脂(炒)5千克 甘草1.25千克 橘皮2.5千克 延胡索(炙)5千克 木香1.25千克 槟榔2.5千克

    制法

    上药十味,并研为细粉,过罗,用冷汗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治寒气郁滞,胃脘疼痛,两胁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九气拈痛丸处方

    当归4两,良姜4两,五灵脂4两,莪术4两,槟榔4两,青皮4两,元胡2两,郁金2两,木香2两,陈皮2两,姜黄2两,香附5两,甘草1两5钱。

    制法

    上为末,醋为丸。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主心胃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白开水送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更多中药材
  •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艾附丸处方白艾叶 枳壳(去瓤,取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当归(洗,焙)赤芍药 没药(别研)木香各30克(炮)沉香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将艾叶并枳壳用米醋于沙锅内煮,令枳壳烂,同艾细研为膏,和药末为丸,如梧......
  • 处方破故纸2钱,五味子1钱半,肉豆蔻(面炮)1钱,吴茱萸7分,炒陈艾2钱,厚附片2钱。功能主治温中暖脏。主妊娠虚寒,腰腹疼痛,精神不振,憎寒喜热,少腹冷,小便清长,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如胸脘不舒,去五味,加广皮。摘......
  • 处方香附5两(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盐酒浸),蕲艾(醋煮)2两,当归2两,川芎1两半,白芍1两半,熟地黄(酒蒸)1两半,黄芩1两半,阿胶(酒蒸)1两,臭椿根皮1两。制法上为末,捣地黄、阿胶和匀,加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
  • 《中国药典》:艾附暖宫丸处方艾叶(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吴茱萸(制)80g 肉桂20g 当归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黄40g 黄芪(蜜炙)80g 续断60g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
  • 处方大附子2两(炮,去皮脐,切片),熟白艾1两,川姜7钱(炮,洗)。功能主治脏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