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化药

    拼音注音Huà Yào别名

    岩边七、小贯众、铁钉耙

    来源

    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大羽贯众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rtomium macrophyllum(Makino)Tagawa[Aspidium falcatum var.macrophyllum Makino]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500m的山坡林下、溪沟边或灌木丛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60-80cm。根茎短而斜升,连同叶柄基部被暗褐色、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基部以上有疏鳞片;叶片长圆形,纸质,长20-50cm,宽20-25cm,沿叶轴和羽轴有少数纤维状鳞片,单数一回羽状;羽片大,15-20对,互生或下位的对生,斜三角状长圆形,有极短的柄,下部的较大,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上侧截形并与叶轴平行,呈短耳状突起,下侧楔形,边缘有钝锯齿,其余向上羽片渐变小,顶端1片近羽裂;叶脉网状,中脉两侧各有网眼7-8行,内藏小脉1条。孢子囊群生于内藏小脉中部,散布于羽片背面;囊群盖圆盾形,褐色,中间较厚,边缘膜质,全缘。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疏生阔披针形暗褐色大鳞片,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有疏鳞片,叶片长圆形,长20-50cm,宽20-25cm,叶轴和羽柄有少数纤维状鳞片,单数一回羽状,羽片长卵形、长圆披针形,基部圆形,近全缘或有少数短尖锯齿;羽状网脉,主脉两侧各有网眼7-8行,内藏小脉1-3条。孢子囊群生于内藏小脉中部,囊群盖圆盾形,全缘。气微。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血;驱虫。主烧烫伤;崩漏;带下;跌打损伤;蛔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楮树白皮拼音注音Chǔ Shù Bái Pí别名谷木皮(《吴普本草》),楮树皮(《别录》),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圣济总录》),构皮(《草木便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树皮的韧皮部。性味①《药性论》:“......
  • 《中药大辞典》:楮皮间白汁拼音注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别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树汁、五金胶漆(《日华子本草》),构胶、楮树汁(《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性味《本草汇言》:“味甘,气平......
  • 《中药大辞典》:楮茎拼音注音Chǔ Jīnɡ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种植物构树的树枝。功能主治治风疹,目赤肿痛,小便不利。①《别录》:“主癌疹痒,单煮洗浴。“②《纲目》:“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复方治暴赤眼痛,碜涩者:嫩楮枝去叶,放地上火......
  • 《中药大辞典》:樗叶拼音注音Chū Yè别名樗木叶(《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叶。性味①《唐本草》:“味苦,有毒。“②《纲目》:“苦,温,有小毒。“功能主治《唐本草》:“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用之。“摘录《中药大辞典》......
  • 拼音注音Chū Yè Huā Jiāo别名食茱萸、木满天星、海桐皮[浙江误称]来源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樗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et Zucc.,以根、树皮、果实和叶入药。根春秋采挖;树皮5月采收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