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还魂汤

    《鸡峰》卷二十:还魂汤处方

    荜茇、麦糵、黄橘皮、人参、桔梗、柴胡、草豆蔻、木香、良姜、半夏饼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气不顺,吐逆不定,不思饮食,面黑眼黄,日渐瘦恶,传为疟疾。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二十《金匮》卷下:还魂汤别名

    追魂汤

    处方

    麻黄3两(去节),杏仁(去皮尖)70个,甘草1两(炙)。

    功能主治

    卒厥暴死,及客忤、鬼击、飞尸,奄忽气绝,不觉口噤。

    用法用量

    追魂汤(《三因》卷七)。

    摘录《金匮》卷下《千金》卷二十五:还魂汤别名

    还魂散、追魂汤

    处方

    麻黄3两,桂心2两,甘草1两,杏仁70粒。

    功能主治

    卒感忤,鬼击飞尸,诸奄忽气绝,无复觉,或已死咬口,口噤不开。

    用法用量

    还魂散(《圣惠》卷五十六)、追魂汤(《普济方》卷二三七引范氏方)。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即《伤寒论》“太阳例”中麻黄汤,以桂心易桂技入肝以招其魂;麻黄入肺以通其魄;杏仁入络以降其逆;甘草入腑以缓其暴,暴逆散而魂魄安矣。

    摘录《千金》卷二十五《医统》卷三十九:还魂汤处方

    当归(酒洗)、川芎、肉桂、干姜(炮)、赤芍药、甘草、黑豆(炒,去壳)、紫苏各等分。

    功能主治

    血逆卒厥,并产后血厥昏晕,目闭口噤。

    用法用量

    用水1盏半,煎服。或为细末,每服2钱,酒调灌下。

    摘录《医统》卷三十九《治疹全书》卷上:还魂汤处方

    麻黄(去根节)1两5钱,杏仁(去皮尖,研)7-8粒,甘草(炙)5钱,独活1两,陈皮1两,厚朴1两,前胡1两,苏叶8分,枳壳1两。

    功能主治

    初得痘疹,病起即便手足厥冷,不省人事,痰喘气急,身体无汗。

    用法用量

    上药大人作3帖,中人作6帖,小人作9帖。水煎,去滓温服。取汗。

    摘录《治疹全书》卷上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生艾(捣,取汁)。功能主治下蛔。主蛔虫,或心如刺,口吐清水。用法用量取肥香脯1方寸片,先吃,令虫闻香,然后即饮1升。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葛氏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 处方艾1两(锉细)。功能主治一切癣。用法用量以酽醋半升,煎取浓汁,去滓,涂摩癣上,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 《外台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艾汤别名葶苈苦酒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处方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苈(熬,杵膏)9克 生艾汁(无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捣取汁)100毫升功能主治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发狂烦躁,面赤嚼痛。用法用量上药煎取......
  • 处方艾不拘多少。制法烧灰细研。功能主治吐血。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 处方艾叶(烧灰留性)2钱,白龙骨2钱,定粉2钱,肉豆蔻1枚(面裹煨熟),黄丹半钱(火煅飞过)。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每1两作40丸,捏作饼子。功能主治小儿吐泻,日夜无度。用法用量每服1饼子,先取油灯盏,水洗过,乳食前煎油灯盏汤化下。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