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艾汤

    《外台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艾汤别名

    葶苈苦酒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六)。

    处方

    苦酒(即米醋)300毫升 葶苈(熬,杵膏)9克 生艾汁(无生艾,以熟艾,或用艾根捣取汁)100毫升

    功能主治

    伤寒七八日,内热不解,发狂烦躁,面赤嚼痛。

    用法用量

    上药煎取1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阮河南方《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艾汤别名

    艾叶汤

    处方

    艾叶(炒)1两,当归1两,干姜(炮)半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炮)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白痢;虚冷下痢白脓。

    用法用量

    艾叶汤(《普济方》卷三九九)。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张涣方《外台》卷三引《阮河南药方》:艾汤处方

    苦酒3升,葶苈子2合(熬,捣),生艾汁1升(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无艾,可用艾根捣取汁)。

    功能主治

    天行7-8日,热盛不解。

    用法用量

    上药煎得1升,顿服。若有牛黄,纳1刀圭尤良。

    摘录《外台》卷三引《阮河南药方》《外台》卷四引《深师方》:艾汤处方

    生艾叶1把,麻黄2两(去节),大黄6分,大豆1升。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酒疸,身目俱黄,心中懊痛。

    用法用量

    清酒5升,煮取2升,分3次服。

    摘录《外台》卷四引《深师方》
更多中药材
  • 处方香附5两(分4份:1童便,1米醋,1人乳,1盐酒浸),蕲艾(醋煮)2两,当归2两,川芎1两半,白芍1两半,熟地黄(酒蒸)1两半,黄芩1两半,阿胶(酒蒸)1两,臭椿根皮1两。制法上为末,捣地黄、阿胶和匀,加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
  • 《中国药典》:艾附暖宫丸处方艾叶(炭)120g 香附(醋制)240g 吴茱萸(制)80g 肉桂20g 当归120g 川芎80g 白芍(酒炒)80g 地黄40g 黄芪(蜜炙)80g 续断60g性状为深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甘而后......
  • 处方大附子2两(炮,去皮脐,切片),熟白艾1两,川姜7钱(炮,洗)。功能主治脏寒,大便下血。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处方干姜末、熟艾各等分。制法以白面作馄饨,如酸枣大。功能主治脾虚有寒,泻痢。用法用量每服40-50个,煮熟,空心服;腹胀者,炒厚朴煮汁熟,即煮馄饨食之。摘录《鸡峰》卷十四......
  • 处方艾叶(糯米糊蘸过,大火焙干)、麦糵(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米醋打糯米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羸,久不进食,脏腑不固,小便常多。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醋汤、温酒或米饮送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