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别名

    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

    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功能主治

    温中益气。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直指》卷二十六:甘草干姜汤别名

    二神汤

    处方

    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用法用量

    二神汤(《朱氏集验方》卷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疝气证治论》:甘草干姜汤处方

    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功能主治

    诸疝泄利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汉·《伤寒论》:甘草干姜汤组成

    炙甘草四两(12克)、干姜二两(6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辛甘化阳,温养肺胃。

    主治

    主治伤寒误汗后,四肢厥冷,咽中干,烦躁吐逆,以及肺痿吐涎沫而不咳,遗尿,小便数者,苔白,脉细弱。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咳嗽、遗尿、血症、腰痛等病症。

    1.咳嗽:甘草干姜汤辨证加味治疗肺寒咳嗽(包括风寒咳嗽、寒饮咳嗽、寒湿咳嗽、虚寒咳嗽)48例,疗程3天到半年,以临床症状及X线片改变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总有效率95.8%。认为舌淡苔白、口不渴或渴而少饮是肺寒咳嗽的辨证要点;在用药上甘草为主药,用量宜大15~30克,对于外感风寒的咳嗽,可干姜、生姜同用。(《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0年第4期)

    2.遗尿:甘草干姜汤加味治疗16例咳时遗尿患者,5剂1个疗程,1个疗程后咳嗽遗尿症状完全消失者8例,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者6例。(《新中医》2011年第12期)

    3.血证: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晚期肺癌咳血20例,以咳血控制及症状消失为完全缓解。结果:完全缓解30%,部分缓解70%,总有效率100%。(《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第11期)

    4.腰痛本方加味联合温针治疗寒湿腰痛50例,疗程10日,以临床症状为疗效标准。结果:痊愈41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o%,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国针灸》1997年第5期)

    方解

    甘草干姜汤见载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处所载剂量一致,均为炙甘草4两、干姜2两。在《伤寒论》第29条,本方用于治疗伤寒挟虚误汗,致阴阳两伤者,急用本方辛甘化阳,先复中焦阳气。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用本方治疗虚寒肺痿,旨在辛甘合用,温复阳气,使肺治节有权,气化得司。丹波元简说:“此证虽云肺中冷,其源未尝不由胃阳虚乏。”可见中、上焦虚寒证均可用本方治疗。脾阳不足者,加人参、白术;少阴厥逆,加附子;肺寒痰饮,加麻黄、半夏、细辛等。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也见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泻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干姜汤具有化痰、抗炎、止咳的作用,其中甘草含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黄酮、异甘草黄酮醇、甘草素等,具有类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提取物具有祛痰止咳、保肝降酶、保护胃黏膜、增强免疫等多种作用,但大剂量长期使用有钠水潴留的副作用。

    方歌

    甘草干姜二药齐,温肺运脾暖四肢,金匮用以治肺痿,咳嗽多涎尿也遗。

    摘录汉·《伤寒论》
更多中药材
  • 处方南天烛子10~15克 冰糖15克制法南天烛子于秋季果实成熟时或至次年春季采收,晒干后备用。每日取南天烛子10~15克,放入搪瓷杯内,加水适量煎汤,待煎沸5~7分钟后,加入冰糖15克,稍煎即可。功能主治敛肺,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用法用......
  • 处方水发海参50克 冰糖适量制法将海参炖烂后,加入冰糖,再炖片刻即成。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适用于高血压。用法用量早饭前空腹服。摘录《民间方》......
  • 处方香蕉2只 冰糖适量制法将香蕉去皮,加冰糖适量,隔水蒸。功能主治清热润燥,解毒滑肠,补中和胃。适用于虚弱病人的便秘。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连服数日。摘录《广东民间验方》......
  • 处方食醋100克 冰糖500克制法将冰糖放入食醋中溶化。功能主治去淤生新,消食健胃,补中益气,清热去火。适用于高血压偏于阴虚和血脉淤滞者。用法用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摘录《新中医》......
  • 处方人参1两,五味子半两,防风2两,知母2两,细辛半两,黄芩1两,桔梗1两,车前子2两,黑参1两,生地黄2两,茺蔚子2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肝热肺风合邪,上攻入目,而致冰翳内障,瞳色坚实,白亮如冰之状。无论阴处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