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干葛清胃汤

    《伤寒大白》卷二:干葛清胃汤处方

    干葛、石膏、熟半夏、厚朴、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

    阳明外有表邪,内有积热,呕吐,目痛鼻干,先渴后呕,无汗,脉浮大。

    各家论述

    干葛解表,石膏清里,加半夏、厚朴、广皮化痰涎,和胃止呕。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症因脉治》卷一:干葛清胃汤处方

    升麻、川黄连、山栀、丹皮、生地、甘草、干葛。

    功能主治

    内伤膏粱积热,口眼斜,肌肉不仁,脉右关洪长;外感阳明积热,齿痛,脉右关沉数;饮食内伤,肠胃积热之痢,脉滑大者。

    用法用量

    右上盘牙痛,加枳壳、石膏;右下盘牙痛,加石膏、桑白皮;上正门牙痛、加川连;下正门牙痛,加知母、黄柏;上二虎牙痛,加葛根、石膏;下二虎牙痛,加白芍药;左上盘牙痛,加柴胡、黄芩;左下盘牙痛,加白芍药、黄芩。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症因脉治》卷四:干葛清胃汤处方

    升麻、葛根、甘草、川黄连。

    功能主治

    酒积腹痛,口苦舌干者。

    用法用量

    口干脉大,加石膏、知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症因脉治》卷一:干葛清胃汤处方

    清胃汤加干葛。

    功能主治

    内伤酒湿成瘫,四肢不举,热在上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症因脉治》卷二:干葛清胃汤处方

    升麻、生地、丹皮、川连、甘草、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

    外感牙衄,身热有汗,右脉浮数,无表邪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症因脉治》卷二:干葛清胃汤处方

    干葛、竹茹、黄连、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

    内伤阳明呕吐,吐苦水,脉长大而洪。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更多中药材
  • 《中国药典》:安坤赞育丸处方香附(醋制)96g 鹿茸24g 阿胶24g 紫河车20g 白芍16g 当归16g 牛膝14g 川牛膝14g 北沙参12g 没药(醋制)12g 天冬11.5g 补骨脂(盐制)11g 龙眼肉10g 茯苓8g 黄柏8g......
  • 《傅青主女科》卷下:安奠二天汤处方人参30克(去芦)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山萸15克(蒸,去核)炙草3克 杜仲9克(炒黑)枸杞6克 扁豆15克(炒,去皮)功能主治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用法用量水......
  • 《傅青主女科》卷下:安奠二天汤处方人参30克(去芦)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山萸15克(蒸,去核)炙草3克 杜仲9克(炒黑)枸杞6克 扁豆15克(炒,去皮)功能主治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用法用量水......
  • 处方黄芩(条实者)1两,白芍药1两,白术1两,砂仁5钱。功能主治妊妇不食,服气冲心,遍身疼痛欲死。用法用量分4剂。水煎服。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 处方玄参5钱,生地5钱,麦冬5钱,白薇1钱,骨碎补5钱,天门冬3钱。功能主治因过食肥甘,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虫生于牙而致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用法用量水煎服。配合五灵至圣散含漱。摘录《辨证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