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安奠二天汤

    《傅青主女科》卷下:安奠二天汤处方

    人参30克(去芦)熟地30克(九蒸)白术30克(土炒)山药15克(炒)山萸15克(蒸,去核)炙草3克 杜仲9克(炒黑)枸杞6克 扁豆15克(炒,去皮)

    功能主治

    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堕之状。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清·《傅青主女科》:安奠二天汤出处

    安奠二天汤,清·《傅青主女科》。“安奠”,稳稳地奠定,“二天”,即指脾、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名“安奠二天汤”。

    组成

    人参一两(30克)、熟地黄一两(30克)、白术一两(30克)、山药五钱(15克)、山茱萸五钱(15克)、炙甘草一钱(3克)、杜仲三钱(9克)、枸杞子二钱(6克)、扁豆五钱(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

    健脾益肾,固冲安胎。

    主治

    脾肾虚弱,妊娠小腹作疼,胎动不安,如有下坠之状,舌淡,脉弱。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等病症。

    1.先兆流产:本方加减治疗72例,疗程3周。以血止胎安,兼证消失,妇科检查、B超检查证实正常妊娠为痊愈标准。结果:痊愈68例,好转2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8%。(《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第13期)

    2.习惯性流产:本方加减治疗36例。以阴道出血停止,腹痛、腰痛等症状消失,停药后无复发,B超检查提示胚胎发育正常为治愈标准。结果:治愈31例,占86.1%;未愈5例,其中2例为妇科器质性病变所致。(《医药论坛杂志》2008年第5期)

    方解

    本方用人参、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等健脾补肾治本;杜仲、白术等安胎,补肾为固胎之本,培脾为益血之源,本固血充,则胎自安。

    本方加减治疗习惯性流产,经临床观察随访,对所生儿、母体均无不良反应。临床上习惯性流产,特别是屡孕屡坠者,多属脾肾两虚,保胎非常棘手,治疗脾肾两虚,尤其是肾虚导致冲任不固,胎动不安,用本方加减,补脾益肾,固冲安胎,效果良好。

    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本方具有维持子宫黄体,抑制宫缩,促进孕卵发育的功能。

    方歌

    安奠二天熟地参,白术山药萸杜仲,扁豆枸杞炙甘草,专治妊娠少腹痛。

    摘录清·《傅青主女科》
更多中药材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回春》卷二:安蛔汤处方人参7分,白术1钱,茯苓1钱,干姜(炒黑)5分,乌梅2个,花椒(去目)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伤寒吐蛔。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回春》卷二明·《万病回春》:安蛔汤出处安蛔汤,出自明·《万病回春》。本方又名“理中安蛔汤”......
  • 《医宗说约》卷四:安蛔理中汤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呕,加半夏、陈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黄连、细辛;大便秘结,加大黄。摘录《医宗说约》卷四《医学入门》卷四......
  • 处方白茅根20-30克,龙骨15-25克,牡蛎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黄6-10克,藕节炭(或藕汁)20-30克。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止血。主血热壅盛,迫血妄行。用法用量冷水浸泡半小时,煮沸20分钟即可......
  • 处方人参5钱,白术5钱,肉桂1钱,山药1两,巴戟天5钱,蛇床子3钱,附子5分,茯苓3钱,远志1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补心肾之虚,温命门、心包之火,去脾经之湿。主心包、命门二经之火衰,外感寒邪,而发奔豚,如一裹之气从心而下,直至于阴囊之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