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茯苓杏仁甘草汤

    《金匮》卷上:茯苓杏仁甘草汤别名

    茯苓汤、茯苓杏仁汤

    处方

    茯苓3两,杏仁50,甘草1两。

    功能主治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用法用量

    茯苓汤(《千金》卷十三)、茯苓杏仁汤(《杏苑》卷三)。

    各家论述

    《沈注金匮要略》:此痹胸中之气也,邪气阻塞胸膈,肺气不得往来流利,则胸中气塞短气。方用杏仁通调肺气,以茯苓渗导饮湿下行,甘草和中,俾邪去则痹开而气不短矣。

    摘录《金匮》卷上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汤配方组成

    茯苓三两(9克),杏仁五十个(8.5克),甘草一两(3克)。

    用法用量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功效

    通阳化饮,宣导气机。

    主治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临床应用

    1.中医病证:饮阻胸痹证。胸痛,胸闷,以闷为主,短气,或似有水饮逆窜胸中,或呕吐痰涎,质地清稀,舌淡、苔滑,脉沉或滑。

    2.西医疾病: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肋间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前列腺炎、膀胱炎等临床表现符合饮阻胸痹证者。

    用药分析

    方中茯苓益气利饮;杏仁通阳降泄;甘草益气和中。

    用方思路

    1.茯苓杏仁甘草汤既是辨治饮阻胸痹证的重要代表方,又是辨治诸多杂病如心病、肺病、脾胃病等的重要基础方。

    2.方中茯苓既是利水药,又是益气药,还是安神药;杏仁既是化痰药,又是润燥药;甘草既是益气药,又是生津药。从方中用药用量及调配分析得知,茯苓杏仁甘草汤的应用并不局限于饮阻胸痹证,还可用于辨治诸多杂病,如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及代谢等系统疾病。

    3.运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辨治的病证(无论病变部位在心、在肺或在脾胃)以水饮阻滞为主,其治既要利水,又要化痰,还要益气。

    随证加减

    若夹阴阳俱虚,可与炙甘草汤合方用之;若夹阴血虚,可与百合地黄汤合方用之;若夹阳虚,可与桂枝人参汤合方用之。

    注意

    运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既要辨清西医之病,又要辨清西医之病属于中医水饮阻滞证。辨西医之病可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演变及转变规律,辨中医之证可更好地针对西医之病选用茯苓杏仁甘草汤。

    ①学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应重视茯苓和甘草的用量调配关系、茯苓和杏仁的用量调配关系。②茯苓杏仁甘草汤虽是辨治饮阻胸痹证的重要代表方,但在临床中对心肺气虚痰阻证等也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方歌

    茯苓杏仁甘草汤,饮阻胸痹功效长,胸中气塞与短气,化饮宣气与通阳。

    摘录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生地4两,鳖甲4两,香附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元胡2两,白薇2两,藁本2两,益母2两,川芎2两,炒艾2两,煅赤石脂2两,丹皮2两,白术2两,青蒿2两,肉桂5钱,没药1两5钱,五味1两,炙草1两,沉香6钱,人参2两,黄柏4两。制法白酒......
  • 处方当归7分,川芎7分,芍药7分,熟地7分,半夏7分,茯苓7分,甘草7分,白术7分,黄耆7分,阿胶7分,艾叶7分,地榆7分。功能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腹肠疼痛,或时下血,及恶阻一切等症。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处方金钗石斛2钱,薏苡仁2钱,忍冬花2钱,山药1钱,茯苓1钱,牡丹皮1钱,陈皮1钱,人参6分,甘草6分,木香6分。功能主治益其正气。主杨梅疮而有脾经形症者。用法用量上用水2大钟,加大枣2枚,煎8分服,滓再煎服。兼服戊字化毒丸。摘录《疮疡经验......
  • 处方当归1钱,山栀(炒黑)1钱,地榆1钱,牡蛎1钱,侧柏叶1钱2分,川芎1钱2分,赤芍1钱2分,生地1钱2分。功能主治妇女月经每次数日不能止,或隔几日复见微红。用法用量用灯心30茎,水煎,空心服。摘录《玉案》卷五......
  • 《经验奇效良方》:保赤万应散别名万应散处方南星1两,神曲1两5钱,巴豆霜6钱(去净毒油),辰砂2两,硼砂5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宽胸膈,消乳癖,化积食。主小儿食水寒热百病,初发寒热往来,一时惊痫,或哭泣呕吐,或急躁烦闷,不思饮食,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