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二母汤

    《医钞类编》卷十三:二母汤处方

    知母1钱,贝母(去心)1钱,杏仁(去皮尖)1钱,甜葶苈(炒)1钱,瓜蒌仁(去油)1钱,秦艽1钱,桑白皮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

    肺劳实热,喘嗽烦热,面目浮肿。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三《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二母汤处方

    知母半两,贝母(去心膜)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半两,甜葶苈(略炒)半两,半夏(汤洗7次)1两,秦艽(去芦)1两,橘红1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肺劳实热,面目若肿,咳嗽喘急,烦热颊赤,骨节多痛,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

    止(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济生》《普济方》卷一五九:二母汤处方

    茯苓半两,麻黄2钱(去节),知母半两(哈粉炒),贝母半两(焙),马兜铃半两,桑白皮半两(蜜炙),汉防己1两(生),阿胶1两(炒),甘草半两(蜜炙),五味子1两,人参半两,紫苏2钱,罂粟壳半两(蜜炙),紫菀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寒热嗽喘上满,有痰吐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白糖1块,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症因脉治》卷一:二母汤处方

    贝母、知母。

    功能主治

    房劳不谨,水中之火刑金,两腋下作痛,或咳嗽气逆。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二母汤处方

    知母、贝母、人参、杏仁、桔梗、甘草、前胡、五味、荆芥、归须、生地、陈皮、蒲黄、桃仁、葱白、枇杷叶。

    功能主治

    补养心血,兼祛外邪。主产后咳嗽,因血虚而气独盛,必生内热,热入肺,兼感风冷外邪致咳嗽者。

    各家论述

    是方人参、甘草甘温以益肺气;归、地、知母以滋肺血;贝、杏、前、桔以清肺气,润肺燥;五味子以敛肺气;陈皮以利肺气;枇杷叶以降肺中逆气;荆芥、葱白以散风;桃仁、蒲黄以行未尽之瘀血,皆止嗽之功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医门八法》卷二:二母汤处方

    知母2钱,川贝母(去心,研)2钱,苏子(炒,研)2钱,白芥子(炒,研)2钱,杏仁泥2钱。

    功能主治

    咳嗽。

    用法用量

    水煎,冰糖为引服。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玉案》卷四:二母汤处方

    辽五味2钱,黄柏(酒炒)2钱,知母(盐、酒炒)2钱,贝母(去心)2钱。

    功能主治

    水喘,水气辘辘有声,怔忡者。

    用法用量

    加黑枣2个,水煎,食远服。

    摘录《玉案》卷四
更多中药材
  • 处方紫檀5两,小柏5两,茜根5两,郁金5两,胡椒5两。制法上为末,水和,入臼中,更捣一万杵为丸,阴干。功能主治久服益人神色,无诸病。主诸种病。先吐血,后嗽血。临床应用诸咽喉口中热疮者,以水煮升麻,取汁半合,研一丸,如梧桐子大,旦服之,二服止......
  • 组成陈阿胶(烊冲)二钱(6克)、生白芍三钱(9克)、杵石决明五钱(15克)、双钩藤二钱(6克)、大生地黄四钱(12克)、清炙草六分(2克)、杵生牡蛎四钱(12克)、络石藤三钱(9克)、茯神木四钱(12克)、鸡子黄(先煎代水)两枚(2个)。用......
  • 处方白姜(盐、酒或米醋炒)8钱,香附子(童便浸,炒)1两,玄胡索(炒)8钱,真阿胶(炒成珠)1两,艾叶1两(制成炙艾,用糯米糊作饼,瓦上炕干,勿令焦,研为细末)。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血崩,老妇尤效。用法用量每服30丸,......
  • 处方五苓散加阿胶1钱,川芎1钱,炙草1钱,当归3钱,艾叶3钱,白芍4分,熟地4分。功能主治尿血,其人素好色,属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八......
  • 处方滴花烧酒1盏,潮脑7钱,阿片烟膏。功能主治跌扑内损,风湿走注,支节酸疼,闪腰挫气诸般形体之症。用法用量和匀,重汤顿热,以棉纱线蘸透,乘热摩搨患处。摘录《饲鹤亭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