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伊曲康唑致假性肝囊肿

    伊曲康唑是一种高效、广谱、口服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我国上市10年来已经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性疾病。近日四川省广元市人民医院王明清等人报道一例伊曲康唑导致假性肝囊肿事件。

    患者,女,41岁。因患右手无名指甲癣多年,先后外用克霉唑、脚癣一次净、帕特药盒、达克宁霜等治疗,但均未显效,故来该院就诊。患者既往无任何传染病史及药敏史。体检时发现有胆结石,查体各系统正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肝、胆、脾、肾彩超提示,胆囊内有1.5厘米×1.0厘米,1.0厘米×1.0厘米结石两粒。经确诊为真菌所致甲癣、胆石症。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采取间歇冲击疗法,即首日300毫克顿服,后改为每日200毫克于餐后立即服用,连服7天,停药21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复诊时发现甲癣有所好转,但有恶心、泛酸、口苦、头发脱落等症状。查肝功能,转氨酶处于正常上限,其余正常。即停药1个月。1个月后患者体检时发现肝囊肿,又入院复查。肝功能正常,但彩超提示,肝内可见1个直径约为1.1厘米的囊肿。追问患者用药史,患者自述在服用伊曲康唑期间,曾因感冒服用过抗病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因胆结石服用过多酶片、消炎利胆片。继续停药两个月,查肝功正常,彩超提示囊肿大小不变。继续按上述方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3个疗程,患者甲癣痊愈,但恶心、泛酸、脱发症状加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基本正常。而彩超提示,肝囊肿有所增大,直径达1.3厘米。立即停药,3个月及半年后复查,肝囊肿大小无变化。停药1年后复查,肝囊肿有缩小趋势。两年后肝囊肿消失。

    报告者认为,患者既往无肝炎等病史,无肝病家族史,在排除其他药物致肝囊肿的基础上,考虑为伊曲康唑所致。在继续应用伊曲康唑时肝囊肿有增大趋势,但停药两年后消失,因此可诊断为假性肝囊肿。其机制不明。提示临床在应用该药治疗时应进行肝功能检测,并注意B超检查,以防假性肝囊肿的发生。

更多中药材
  • 每次整理胡希恕先生的遗作及学习《伤寒论》原文,总有不同的收获。而今整理其注解《伤寒论》的原文时,引起笔者深思的是论中的“一方二法”。此四字是方后注解,既往对此一读而过,未引为重视。但近几年常思考六经类证、方证的六经归类,对不少方证难以认定六......
  •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或)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显著、急剧地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急性右心衰竭较少见,常见病因有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肺心......
  • 钟志明 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张某,男性,65岁。2011年5月12日由家人护送来诊。患者素有泌尿系结石史,先后在湖南某医院历经3次碎石,但结石未能排出,双肾仍然积水。刻诊:患者脸色青灰,口唇青紫,神疲乏力,少言寡语,表情淡漠,时有恶心呕吐。大......
  •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皮一钱,赤茯苓四钱,焙黄菊钱半,丝瓜络二......
  • 郭世岳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侍诊国医大师路志正,总结其调理脾胃法的特点如下。调理脾胃注重升降调畅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以升为主,胃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纳运正常,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充养机体以为后天之本。脾胃升降失和,化源不足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