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正气散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大正气散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汁制)桂心 甘草(炙)干姜(炮)陈皮各30克 茱萸15克(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主瘴疟,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60毫升,热服,不拘时。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重订严氏济生方》:大正气散处方

    厚朴(姜制,炒)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橘红 白术各30克 甘草(炙)槟榔 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麸炒)干姜(炮)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脾胃怯弱,风寒湿气内侵,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朱氏集验方》卷三引陈必胜方:大正气散处方

    当归半两,香附子(炒)半两,陈皮(去白)半两,甘草(炙)2钱,木香2钱,白姜3钱,白术3钱,缩砂仁3钱,桂心3钱,大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

    补虚,快气。主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8分,去滓,空心热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引陈必胜方《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大正气散别名

    大正气汤

    处方

    厚朴(姜制炒)1两,藿香叶1两,半夏(汤泡7次)1两,橘红1两,白术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半两,桂枝(不见火)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干姜(炮)半两。

    功能主治

    脾胃怯弱,风寒湿气伤动冲和,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

    大正气汤(《赤水玄珠》卷五)。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三○引《济生》《魏氏家藏方》卷四:大正气散处方

    白茯苓(去皮)4两,黄耆(蜜炙)4两,陈橘皮(去白)4两,白术(麸炒)4两,川芎(炒)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干葛(生)2两,乌药(去心)2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山药(炮)2两,白姜(炮,洗)1两,红豆(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补壮脾元,平顺胃气,调和脏气。主真阳不足,脏气虚弱,荣卫损耗。头目昏暗,耳鸣重听,四肢瘦倦,胸膈痞满,面色萎黄,畏风怯冷,肚腹时痛,噫气吞酸,恶心呕逆,不进饮食,心松盗汗;或阴伏下焦,足胫如冰,血气虚竭,阴阳失守,冷热相搏,四肢烦疼,或发寒热;及阴证伤寒,气虚感冷等症。

    用法用量

    若空腹常服,令人饮食进美,血气充盛。

    自汗,加小麦百余粒同煎。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三因》卷六:大正气散处方

    附子(炮,去皮脐)1两,厚朴(姜汁制)1两,桂心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陈皮1两,茱萸半两(微炒)。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三因》卷六
更多中药材
  • 处方柴胡、前胡、黄芩、山栀、连翘、泽泻、黄连、黄柏、犀角、地骨皮、丹皮。功能主治痘疮。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本方用法: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注意热极者用,热轻者戒之。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六......
  • 处方黄连2两,黄柏2两,黄药子2两,苦参2两,朴消2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恶眼暴发,眼赤肿,内生翳膜。用法用量用茶芽水调,贴太阳穴上,干则再润之,每日2-3次。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 处方鹅管芦甘石(敲碎,浸童便7日,取起洗净,人倾银罐,煅,浸,煅3-5次)、冰片。制法每甘石粉1两,入冰片1钱,为极细末,以无声为度,入人乳粉3钱,研匀收贮,勿令泄气。功能主治目赤肿痛,及一切星障。用法用量日用茶清调些少点眼角内,少瞑即爽。......
  • 处方炉甘石(火煅)2两(为末),冰片2分。制法上药以猪棕油捣成膏。功能主治臁疮,及诸疮久远不收口者。用法用量先以茶汁加盐少许洗净疮口,敷药,以膏盖之。摘录《惠直堂方》卷三......
  • 处方冰片1钱,苋菜根(煅灰)1钱,薄荷1钱,黄柏1钱,月石1钱5分,儿茶1钱5分,人中白2钱,山豆根2钱,胡黄连2钱,枯矾5分,青黛5分,龙骨5分,乌海肉5分。制法上药各为末,和匀。功能主治喉癣。用法用量吹用。杨梅喉癣,加轻粉1钱,柿霜1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