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赤石脂禹余粮汤

    《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处方

    赤石脂30克(碎)禹余粮30克(碎)

    功能主治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注意

    急性肠炎及痢疾初起不宜使用。

    摘录《伤寒论》《妇科切要》卷二。为《圣惠》卷七十三“禹余粮散”之异名:赤石脂禹余粮汤摘录《妇科切要》卷二。为《圣惠》卷七十三“禹余粮散”之异名汉·《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组成

    碎赤石脂一斤(30克)、碎禹余粮一斤(30克)。

    用法

    汤剂,久煎,每日2次。

    功效

    收敛固脱,涩肠止泻。

    主治

    主治久泻、久痢,肠滑不能收摄者,舌质淡苔白,脉迟弱者。

    临床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腹泻、功能性子宫出血、滑精自汗等病症。

    1.顽固性腹泻:以加味赤石脂禹余粮汤治疗艾滋病合并顽固性腹泻患者56例。结果:临床治愈20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9.29%。(《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第7期)

    2.功能性子宫出血(个案):以赤石脂禹余粮汤加减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病程4个月,冲任失司,山离其经,时时出血,以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合赤石脂禹余粮汤为主方,重用赤石脂和禹余粮以收敛固涩止血,乌贼骨、茜草补血止血,配以凉血止血的地榆、贯众,辅以收涩止血的乌梅炭、仙鹤草、龟板,而补骨脂既用其收涩之性又取其温补肾阳达到于寒凉药中的反佐之功,出血很快得到了控制。(《中医药通报》2012年第4期)

    方解

    本方用于脾肾阳衰,寒湿中阻,络脉不固,统摄无权,以致大肠滑脱不禁的泻痢。方以赤石脂、禹余粮涩肠固脱。本方以久泻伴面色萎黄、舌淡、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若气虚加党参、黄芪、白术;便血夹杂黏液白冻,加阿胶、干姜、黄芩;虚寒性月经过多和便血,加补骨脂、炒乌梅;肾阳虚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

    现代研究

    临床报道本方亦可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阴道炎、宫颈炎、崩中、漏下、白带、脱肛之久不愈者等病症。

    方歌

    赤石余粮各一斤,下焦下利此汤欣。理中不应宜斯法,炉底填来得所闻。

    摘录汉·《伤寒论》
更多中药材
  • 《圣济总录》卷一三○:保安膏处方当归(切,焙)1两,附子(去皮脐)1两,芎1两,防风(去叉)1两,白蔹1两,升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侧柏1两,萆薢1两,桃仁(去皮)半两,甘草半两,桑根白皮半两,垂柳枝半两,白芨半两,黄耆半两,白芷半......
  • 处方薄荷3钱,焦山楂5钱,白豆蔻2钱,车前子2钱,广陈皮1钱5分,槟榔4钱,钩藤4钱,牛黄3分,泽泻3钱,草豆蔻2钱,砂仁2钱,甘草1钱,神曲2钱,灯心1钱,胆草1钱,蝉蜕2钱,黄连1钱,天竺黄1钱,僵蚕1钱。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
  • 《圣济总录》卷九:保寿丸处方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犀角(镑屑)半两,天麻半两,蝉壳(去土)半两,干姜(炮)半两,白僵蚕(炒)半两,半夏(汤洗10遍,焙)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天南星(炮)半两,白附子(......
  •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赤石脂(煅)半两,白姜(炮,洗)半两,荜澄茄半两。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脏腑虚寒,泻痢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 处方硫黄(光明者,研两复时,取末)11两,青盐4两半(研),阳起石(别研如粉)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楮实3两,桂(去粗皮)3两。制法将4味草药为末,与前3味研约同搅,再研匀,别取干姜6两(细末),煮生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