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肉瘿

    肉瘿

    肉瘿是以颈前结喉正中附近出现半球形柔软肿块,能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见。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

    [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抑郁,肝失调达,遂使肝郁气滞,肝旺侮脾,脾失健运,饮食人胃,不能化生精微,形成痰浊内蕴,湿痰留注于任、督,汇集于结喉,聚而成形,遂成本病。

    [诊断]

    本病多见于30—40岁女性。在结喉正中一侧或双侧有单个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生长缓慢,一般无任何不适,多在无意中发现。若肿块增大,可感到憋气或有压迫感。部分患者可发生肿物突然增大,并出现局部疼痛,是因乳头状囊性腺瘤囊内出血所致。巨大的肉瘿可压迫气管,使之移位,但少有发生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者,有的可伴有性情急躁、胸闷易汗、心悸、手颤等症。极少数病例可发生癌变。

    辅助检查:甲状腺同位素131碘扫描显示多为温结节,囊肿多为凉结节,伴甲亢者多为热结节。B型超声为实质性肿块或混合性肿块。

    [鉴别诊断]

    一、瘿痈急性发病,颈部呈弥漫性肿大,皮肤微热,自觉疼痛,肿块边界不清,有触压痛。颈部肿块出现或增大时,常有寒战高热。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二、石瘿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多年存在的颈部肿块,突然迅速增大,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的移动度减少,或固定不移。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肝郁痰凝结喉正中附近单个瘿肿,圆形或卵圆形,随吞咽上下移动;伴胸闷不舒,咽部发憋;舌淡,苔薄微腻,脉弦细。

    辨证分析: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凝,结于颈前,故生瘿肿;痰气搏结日久则血行失畅,瘀血内生,与痰气相凝而生结节;胸闷不舒、咽部发憋、舌淡、苔薄腻、脉弦细皆肝郁痰凝之象。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胸闷不舒,加香附、瓜蒌以理气宽胸;心悸、易汗,加茯神、枣仁、熟地以养心安神;手颤,加钩藤、珍珠母、白芍以养阴柔肝祛风。

    二、外治法

    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外敷。

    [其他疗法]

    手术治疗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病人,一般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来(包括腺瘤在内);如腺瘤小,可行单纯腺瘤切除。但必须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判定有无恶变。

    [预防与调摄]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

    2.高原山区居民应使用含碘食盐或进食含碘食物。

    [结语]

    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其特点是:颈前结喉正中附近出;现半球形柔软肿块,能随吞咽上下移动,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见。应与瘿痈、气瘿相鉴别。辨证多为肝郁痰凝,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多发结节的肉瘿或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内服药无改善,或近期肿块增大较快有恶变倾向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更多中药材
  •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
  • 知百地黄丸呢,出自于清代的《医宗金鉴》是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之上加了知母和黄柏,经常呢用于治疗肾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男性的遗精,早泄,不育症等,这些疾病会表现为潮热,颧红,口干,烦躁以及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的人群。......
  • 黄芪能够增强免疫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有很多这样的研究,所以很多人用它来泡水代茶,去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的感冒,哮喘以及慢性胃炎等等。但是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呢,把握好它的适应症很关键,凡是由于脾肺气虚而出现气短,乏力,自汗......
  • 为什么说补中益气丸是办公室人群的常备药?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过度的用脑和经常熬夜,很多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食欲下降,懒言啊,甚至于肛门下坠啊这些症状,这是中气耗伤的表现。而补中益气丸当中的白术、柴胡、人参、黄芪等这些药呢,可以益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