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舒肝丸

    处方

    茯苓100g 枳壳(炒)50g 豆蔻40g 白芍(酒炒)50g 甘草50g 香附(醋制)75g 陈皮50g 桔梗50g 厚朴(姜制)50g 山楂(炒)50g 防风50g 六神曲(炒)50g 柴胡75g 黄芩50g 薄荷50g 紫苏梗75g 木香25g 槟榔(炒)75g 三棱(醋制)50g 大黄(酒炒)50g 青皮(炒)50g 当归50g 姜半夏75g 乌药50g 莪术(制)50g

    性状

    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

    炮制

    以上二十五味,混合,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80~1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

    每丸重10g

    贮藏

    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更多中药材
  •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八石散处方代赭3两,凝水石8两,甘草(炙,锉,别为末)8两,不灰木8两,金星石4两,银星石4两,云母4两,石膏4两,太阴玄精石4两,阳起石2两(别生研)。制法上药除阳起石、甘草外,余8味固济瓷罐中,歇口,约1秤,炭火煅......
  • 处方地龙(去土,炒)1两,五灵脂(炒)1两,威灵仙1两,防风(去芦)1两,木鳖子(去壳)1两,草乌头1两(炒),白胶香(另研)3钱,乳香(另研)3钱。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虚走注疼痛,昏迷无力,四肢麻木。用法用量......
  • 处方附子(去皮脐)1两,乌头(去皮脐)2两,草乌头2两(并,每个锉作3段,同用盐2两,慢火煮1日,焙干),防风半斤(以上4味,并锉令块子相似),蛇床子2两,莨菪子2两,马蔺子2两,吴茱萸2两。制法上药用慢火炒令烟出,急倾在净地上,拣取附子、......
  • 《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八神来复丹处方消石30克 硫黄30克(透明者,同消石为末,瓷瓦器内慢火炒,用柳木槌搅,不可猛火以伤药力,研极细)太阴玄精石(研飞)30克 五灵脂(水澄去沙石,晒)青皮 陈皮 小茴香 沉香 木香 南星各30克。制法上......
  • 《鸡峰》卷十三:八神汤别名姜曲汤处方神曲3两,麦糵3两,青盐3两,甘草3两,生姜6两,胡椒2分,草豆蔻2个(大者,面裹,烧黄熟),丁香2钱。制法上除了香、胡椒外,将6味令杵成粗滓,带润淹1宿,焙干。功能主治辟除雾露山岚之气,消饮食,温脾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