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柴胡枳桔汤

    《古今医鉴》卷三:柴胡枳桔汤处方

    麻黄 杏仁 桔梗 枳壳 柴胡 黄芩 半夏 知母 石膏 干葛 甘草

    功能主治

    主伤寒胸胁痛,潮热作渴,咳痰气喘。

    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三《张氏医通》卷十六:柴胡枳桔汤别名

    枳桔柴胡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柴胡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半夏 生姜 大枣 枳壳 桔梗

    功能主治

    主邪客少阳,寒热往来,胸膈痞满。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枳桔汤处方

    川柴胡4.5克 枳壳4.5克 姜半夏4.5克 鲜生姜3克 青子芩4.5克 桔梗3克 新会皮4.5克 雨前茶3克

    功能主治

    和解表里。主外感初传少阳,寒热往来,胸胁痞满,或痛、或呕、或哕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柴胡疏达腠理,黄芩清泄相火,二味合用,和解少阳为君;枳、桔、橘、半理气化痰,开达上、中二焦之壅滞为臣;生姜以助柴胡之疏达为佐;绿茶以助黄芩之清泄为使。为和解表里法之轻剂,适用于外邪初传少阳之轻症。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全生集》卷三:柴胡枳桔汤处方

    柴胡、黄芩、半夏、甘草、枳壳、桔梗、瓜蒌仁。

    功能主治

    伤寒小结胸。脉弦数,口苦,心下硬痛,胸中满硬,或胁下满硬而发热,或日晡潮热,或往来寒热,或耳聋目眩,或心烦而呕,痰热烦渴。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有痰,加陈皮;心下痞满硬,加枳实;渴,加天花粉;烦热,加黄连、山栀。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张氏医通》卷十六:柴胡枳桔汤别名

    枳桔柴胡汤

    处方

    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

    功能主治

    少阳寒痞满。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柴胡枳桔汤处方

    川柴胡1钱至1钱半,枳壳1钱半,姜半夏1钱半,鲜生姜1钱,青子芩1钱至1钱半,桔梗1钱,新会皮1钱半,雨前茶1钱

    功能主治

    和解表里。主

    各家论述

    柴胡疏达腠理,黄芩清泄相火,为和解少阳之主药,专治寒热往来,故以之为君;凡外感之邪,初传少阳三焦,势必逆于胸胁,痞满不通,而或痛或呕或哕,故必臣以宣气药,如枳、桔、橘、半之类,开达其上中二焦之壅塞;佐以生姜,以助柴胡之疏达;使以绿茶,以助黄芩之清泄。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更多中药材
  • 《普济方》卷二二○:安息丸处方附子2个(重6钱,以火炮裂,去皮脐),胡芦巴(洗淘净)2两,白茯苓(去皮)2两,安息香(酒洗化下,滓酒浸作糊丸药)2两,桃仁(麸炒,去皮)2两,苁蓉(酒浸,切,焙)2两,木香2两。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安息活血丹处方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虎杖、当归、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脐......
  • 处方安息香半钱,花乳石(火煅红)半钱,血竭半钱,乳香半钱,麝香减半。制法上为细末,用蜡少许,入麻油些小同熔开,将药捻作米粒大。功能主治漏疮脓水不绝,骨中疼痛。用法用量看疮口大小深浅入药于疮孔中,以满为度;药透内,从内生肉,1-2日退出1粒,......
  • 《圣惠》卷十六:安息香丸别名雄黄丸处方安息香1两,朱砂半两(细研),硫黄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阿魏半两,松脂4两,榴(柏)叶4两,苍术4两,白芷3两,干桃叶3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时气瘴疫。用法用量雄黄丸(《......
  • 处方肉桂(去粗皮)二两半,诃子(炮.取皮)二两,阿魏(细干.白面少许搜和作饼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当归(汤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壳)、川芎、丁香(皮)、缩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