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碧玉散

    《宣明论方》卷十:碧玉散处方

    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适量

    制法

    前二味为细末,加青黛至药末呈碧青色。

    功能主治

    祛暑清热。主夏伤暑热,身热吐泻,下痢赤白,癃闭淋痛;或兼见目赤咽痛,口舌生疮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蜜少许,温水或新汲水调下,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十《审视瑶函》卷六:碧玉散处方

    羌活 踯躅花 薄荷 川芎 防风 蔓荆子 细辛 荆芥 白芷各3克 风化消 石膏(煅)青黛 黄连各9克 鹅不食草9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清热散风,活血止痛。主目赤肿痛,昏暗羞明,隐涩疼痛,风痒头重,脑鼻酸痛,翳膜胬肉,眵泪稠粘,卷毛倒睫。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鼻中,每日三次。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医宗金鉴》卷六十三:碧玉散处方

    黄柏末 红枣肉(烧炭存性)各15克

    制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

    主脾胃湿热,郁于下颊,发为燕窝疮,俗名羊胡子疮。初如粟米,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

    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袖珍》卷三:碧玉散处方

    铜绿、硼砂、白矾各等分。

    制法

    为细末。

    功能主治

    癣。

    用法用量

    油调搽。

    摘录《袖珍》卷三《幼科证治大全》:碧玉散处方

    滑石1两,青黛5钱,石膏(煅)5钱,甘草5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十分潮热,5-7日不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滚汤调服;热不退,柴胡、薄荷汤送下。

    摘录《幼科证治大全》《金鉴》卷六十三:碧玉散处方

    黄柏末5钱,红枣肉(烧炭存性)5钱。

    制法

    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

    燕窝疮,俗名羊胡子疮。生于下颏,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浸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及黄水疮,初如粟米,痒而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

    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患处。

    摘录《金鉴》卷六十三《麻科活人》卷三:碧玉散处方

    辰砂1钱,桂府滑石(水飞过)6两,甘草1两,青黛少许。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散肝火。主暑月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2-3钱,清水调下。

    注意

    老人虚火及病后伤津而小便不利者,不宜用。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碧玉散处方

    黄柏(研末)20g,香油40ml。

    功能主治

    婴儿耳、鼻、口围湿疹。

    用法用量

    调成糊状,外敷。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外科证治全书》卷二:碧玉散处方

    硼砂3钱,胆矾3分,冰片3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喉瘤。形如圆眼核大,红丝相裹,或单或双,生于喉旁,亦有顶大蒂小者,属肝胆郁怒郁热而成。

    用法用量

    用时以箸头蘸点患处。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准绳·类方》卷七:碧玉散处方

    踯躅花1钱,脑荷1钱,羌活1钱,川芎1钱,细辛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白芷1钱,风化消3钱,石膏(煅)3钱,青黛3钱,黄连3钱,鹅不食草3两。

    功能主治

    眼睛肿胀,红赤昏暗,羞明怕日,瘾涩难开,疼痛风痒,头重鼻塞,脑鼻酸疼,翳膜胬肉,眵泪稠粘,拳毛倒睫,一切眼证。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吹鼻中,日吹2次。

    摘录《准绳·类方》卷七《普济方》卷六十三:碧玉散处方

    僵蚕1两,青黛1两,蒲黄2两,盆消2两,甘草2两,薄荷3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咽喉内。咽之无妨,频用妙。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三《济阳纲目》卷一○六:碧玉散处方

    朴消(明净者)1两,雄黄(明亮者)2钱,青黛1钱,甘草1钱,薄荷1钱半。

    制法

    上为末,和匀,瓷器内盛贮。

    功能主治

    喉痹。痰涎塞盛。

    用法用量

    临病,量多少取出,用竹筒吹入喉中,轻者立效;重者用真珠草(即五爪龙)取其根捣汁,入米醋少许,入碧玉散,漱出痰涎,自解;牙关紧者,用地白根(即马蓝头)取根洗净,捣汁,入米醋少许,滴鼻孔中,牙关自开,如痰羹咽喉干涸,以此汁探之。

    摘录《济阳纲目》卷一○六《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经验秘方》:碧玉散处方

    腊月黑犍牛胆1枚,马牙盆消、白矾各等分。

    制法

    上研细,装胆内,挂房檐背阴处阴干,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

    双单乳蛾,咽喉极肿,气不能出,水不能下。

    用法用量

    以苇筒吹患处。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经验秘方》《圣济总录》卷一一七:碧玉散处方

    胆矾半两(锅子内烧通赤,地上出火毒)。

    制法

    上研细。

    功能主治

    口疮,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

    每取少许,敷疮上,有清涎吐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医统》卷八十一:碧玉散处方

    青靛2钱,黄柏末2钱,滑石末2钱。

    功能主治

    天疱疮。

    用法用量

    上二末以青靛调和如泥。用皂角针挑去泡水,次敷药。

    摘录《医统》卷八十一《外科证治全书》卷一:碧玉散处方

    黄柏末、红枣肉(焙干存性,为末)各等分,枯矾减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燕窝疮。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红热微痒痛,破津黄水,颇类黄水疮,但疙瘩如攒,属脾胃湿热者。

    用法用量

    香油调敷。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一《普济方》卷三八一:碧玉散处方

    铜青3钱,麝香1字,轻粉1字。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牙疳肿烂。

    用法用量

    手指捻药禾,搽牙,临卧时用药贴在疮上。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
更多中药材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挨积丸处方京三棱(炮)90克 丁香皮(不见火)90克 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30克 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研)各7.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和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温中消积。小儿脾胃不......
  • 处方京三棱(炮)、丁香皮(不见火),各三两;丁香(不见火)、青皮(去白),各一两;干姜(炮)、巴豆(去皮.膜.油),各二钱半。炮制上件为细末,入巴豆拌匀,面醋糊为圆,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宿滞不化,腹胀肠鸣,呕逆恶心,便利不调,......
  • 《洞天奥旨》卷十二:暗治饮处方黄柏3钱,茯苓5钱,蒲公英3钱,柴胡1钱,白芍5钱,生甘草5钱,龙胆草1钱,豨莶草2钱。功能主治袖手疳。生龟头之颈上,皮包于内而外不显。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外科医镜》:暗治饮处方当归5钱,白......
  • 《医统》卷九十八:暗香汤处方梅花。制法梅花将开时,清旦摘取半开花蕊连蒂置瓶内,每1两用炒盐1两洒之,不可以手触坏,用厚纸数重封固置阴处。次年取时,先置蜜于盏内,然后取花头二三个内于中,滚汤一泡,自开如新。功能主治调脾胃。主摘录《医统》卷九十......
  • 处方好漆半升,醇酒半升,白蜜半升。制法上三味于铜器中和匀,微火熬令可丸。如鸡头大。功能主治蛲虫在胃,令人渐羸。用法用量每服1丸,宿勿食,空腹温酒送下,虫未下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