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拔毒膏

    《同寿录》卷四:拔毒膏处方

    蓖麻子仁1两(产山东,如蚕豆,无刺者佳),杏仁(去皮尖,敲扁)1钱,乳香1钱,没药1钱,川三七5钱。

    制法

    用真菜油半斤,将药熬至枯黑色,去滓,再熬半枝香,入净嫩松香1两、黄占3钱,白占3线搅匀,老嫩得法,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

    一切痈疽,发背,疔肿恶毒,诸般大毒。

    用法用量

    遇毒摊涂为妙;诸般大毒初起须留头贴上,次日即消,再复贴。

    摘录《同寿录》卷四《寿世保元》卷八:拔毒膏处方

    黄连(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未周,两眼肿痛。

    用法用量

    水调。敷脚心、手心;加葱捣烂敷之尤妙。

    如肿痛难开,加姜黄、牙皂、朴消为末,同敷太阳穴、手心、足心。

    摘录《寿世保元》卷八《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拔毒膏别名

    拔毒止痛膏

    处方

    铅丹(炒过)、蛤粉(研)不拘多少。

    制法

    合研如桃花色为度,以生油调作膏,湿纸压干。

    功能主治

    烫火伤。

    用法用量

    拔毒止痛膏(《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备预百要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四《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拔毒膏处方

    后阴槐条(作短截,炒胡)、紫花地丁(炒胡)、白矾(飞过)、消(飞过)、粟米粉(炒胡)、盐(飞过)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新水调之。

    功能主治

    恶疮。

    用法用量

    用鸡翎敷于疮上,却用碎纸贴儿封于药上。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经验秘方》《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保婴集验名方》:拔毒膏处方

    黄柏1两,寒水石1两,石膏半两,甘草2钱半,黄芩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醋调成膏。

    功能主治

    小儿丹毒赤肿,及颊肿痛。

    用法用量

    贴赤肿处;或新水调涂亦可。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三七引《保婴集验名方》《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拔毒膏处方

    鲫鱼1个,信1块。

    制法

    入信在鱼腹内,盐泥固,煅过,为末,香油调。

    功能主治

    瘰疬疮。

    用法用量

    疮头上,用艾灸3炷,涂药膏于疮上,勿着好肉,数日后退出。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普济方》卷三一四:拔毒膏处方

    黄丹不拘多少(以苦竹园中地龙泥裹包,火煅令红,取出放冷,去泥)。

    制法

    上为细末,和以轻粉、麻油,调如膏药厚薄。

    功能主治

    臁疮,漏疮,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

    摊在油单上,贴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四《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拔毒膏处方

    南皂角5钱,五倍子5钱,乳香1钱,没药1钱,雄黄1钱。

    制法

    上药生用,各为细末,用好醋熬。

    功能主治

    肿毒,诸恶疮。

    用法用量

    贴疮上,留顶。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痘疹心法》卷二十三:拔毒膏别名

    必胜膏

    处方

    马齿苋(捣汁)、猪脂、石蜜、赤小豆(末)、绿豆(末)。

    制法

    和合熬膏。

    功能主治

    痘疮。

    用法用量

    必胜膏(《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古今医鉴》卷十四:拔毒膏处方

    熟地黄1两(以新汲水浸透)。

    制法

    捣烂。

    功能主治

    婴儿眼肿痛。

    用法用量

    贴两脚心,布裹住。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种痘新书》卷十二:拔毒膏处方

    雄黄、轻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痘疔。

    用法用量

    用胭脂水调敷。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疡科选粹》卷三:拔毒膏处方

    银朱1钱,雄黄1钱,朱砂1钱,钉锈1钱,血竭7分,胆矾7分,麝香1分(共研细末),荔枝肉(去筋)2钱,蜗牛3个,白梅肉3钱5分,鸡溏屎2钱,嫩松香1两(为细末)。

    制法

    上药不见火,陈醋搅成膏,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

    拔疔收敛。主恶毒、疔疮、发背、无名肿毒,外痔初起,脓成已溃者。

    用法用量

    用红绫绢贴之。

    摘录《疡科选粹》卷三《赤水玄珠》卷二十八:拔毒膏处方

    雄黄(研)、胭脂。

    功能主治

    痘疔。

    用法用量

    胭脂重浸水,令浓,调雄黄。点疔头上,立时红活。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拔毒膏处方

    山栀80个,木鳖子25个,象皮2两,穿山甲50片,血竭5钱,巴豆仁25个,儿茶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硼砂5钱,香油4斤。

    制法

    将香油煠枯,入木鳖子、象皮、穿山甲、巴豆仁、栀子煠化,滤滓,入适量樟丹收膏,将血竭、儿茶、乳香、没药、硼砂共研细末,熔化入内,搅匀即成。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排脓。主发背、对口、搭手,焮赤高肿,疼痛发热,溃后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

    将患处使温沸水洗净,量大小摊膏贴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拔毒膏处方

    白蔹4两,当归4两,川芎4两,玄参4两,黄芩4两,赤芍4两,天麻4两,黄柏4两,苍术4两,生地4两,栀子4两,轻粉4两,红粉4两,血竭4两,乳香4两,没药4两。

    制法

    用香油6斤,将前药11味煎至枯浮,去滓,再煎至滴水成珠,每油1斤,下炒透黄丹8两,再合轻、红2粉、乳香、血竭等面搅匀,出火气。

    功能主治

    疮疖初起,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

    摊贴用。

    注意

    忌辛辣等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不知医必要》卷三:拔毒膏处方

    蒲公英2两。

    制法

    水煎熬膏,载瓷器内,放水中1日1夜,冷去火气。

    功能主治

    痘疔。

    用法用量

    俟挑破痘疔,吸尽紫血,即以此膏涂之。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拔毒膏处方

    白蔹3两2钱,苍术3两2钱,连翘3两2钱,黄芩3两2钱,白芷3两2钱,木鳖子3两2钱,穿山甲(生)3两2钱,蜈蚣6钱,蓖麻子3两2钱,赤芍3两2钱,生栀子3两2钱,大黄3两2钱,金银花3两2钱,生地3两2钱,当归3两2钱,黄柏3两2钱,黄连3两2钱(上药酌予切碎,用香油240两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入黄丹100两,搅匀成膏,取出,入水中,出火毒后,加热熔化,另入后药),乳香6钱,没药6钱,血竭6钱,儿茶6钱,轻粉6钱,樟脑6钱,红粉6钱。

    制法

    后7味为细末,过罗,每240两膏油兑以上药粉,搅匀摊贴,大张油重6分,小张3分。

    功能主治

    拔毒消肿,化腐生肌。主痈毒疮疖,红肿疼痛,已溃未溃,久不生肌。

    用法用量

    微火化开,贴疮上。

    注意

    忌食发物。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拔毒膏处方

    蓖麻子肉1两,铜青1两(同研),大蓟汁1碗,豆油(春、夏3两,秋、冬4两),松香1斤(水煮滤净)。

    制法

    先将油煎滚,入松香熔化,下大蓟汁,沸水尽,下水缸内,如绞糖法,入蓖麻、铜青搅匀,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

    呼脓长肉。主肩臑、肘臂、腕手疡。

    用法用量

    如用,重汤煮化,摊贴。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眼科锦囊》卷四:拔毒膏处方

    辰砂1钱,甘草1钱,巴豆5分,狼粪1钱(烧存性者)。

    制法

    上以蓖麻子油调和之。

    功能主治

    痘疹入目。

    用法用量

    贴鱼尾,小钱大。

    摘录《眼科锦囊》卷四
更多中药材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半夏补心汤处方半夏12克 宿姜10克 茯苓 桂心 枳实 橘皮各6克 白术8克 防风 远志各4克制法上九味,叹咀。功能主治温胃健脾,理气化饮。主脾胃虚弱,寒饮内停,脘腹胀满,悲忧不乐,夜多异梦。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
  • 处方黄柏(炒)、黄芩(炒)、山栀子(炒)、半夏各等分。功能主治一切暑热毒,五心烦躁,口舌咽干。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煎服。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 《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半夏酒处方半夏10枚。功能主治舌肿满口,气息不通,须臾杀人,急以手指刺破,溃出恶血,亦可用微针决破,次用此药。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煮取8合,稍稍漱口,热含冷吐。半夏动人咽喉,以生姜汁解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圣惠......
  •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麦门冬(去心)、赤茯苓(去皮)、白术、桔梗、青皮(去白)、前胡,各三分。厚朴(生姜制.炙.一两)。枇杷叶(去毛.炙)、防风,各半两。大腹皮(三分)。功能主治治风痰,心腹烦满呕吐,不欲饮食。用法......
  • 《外台秘要》卷八引《万全方》:半夏饮子处方制半夏12克 厚朴(炙)人参 白术 生姜(切)大枣各9克 粳米10克 橘皮6克制法上八味,细切。功能主治益气补中,降逆止呕。主胃反,饮食吐逆,水谷不化。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煎取400毫升,去滓,......